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在台北“新舞台”看大陆版《与妻书》
2012-01-13 19:08 作者:闫晓虹

儿女情长

1911年春,林觉民得知黄兴等人在秘密筹划广州起义时,便急急赶赴香港与之回合,后又辗转回到福建聚集志同道合之士。当林觉民从天而降般地突然出现在杨桥巷时,忍受着久别煎熬的妻子陈意映自然喜不自胜,她几乎快被这不期而至的幸福击晕了。而此后一别竟是永诀。

1911年4月24日,广州起义的前三天,林觉民在江边一幢小楼上,与赶至香港准备参加广州起义的同志会合。此时,万籁俱寂,而于无声处,却孕育着滔天的惊雷。东方既白时,林觉民一行就要搭船前往广州,置身于炮火连天凶猛异常的浴血起义中了。

 
《与妻书》剧照

夜更深了,也更静了,在暗淡的黄色灯光下,林觉民沉淀了一下自己激动难平的思绪,提笔写下两封信,一封是写给自己年迈的老父,另一封则是写给自己挚爱的发妻。这就是已流传百年的令人肝肠寸断的《与妻书》。天色熹微时,林觉民果断地将两封信交给一位挚友,让他代为转达。

林觉民写给父亲的信,只有区区41个字,绝不拖泥带水。字里行间,大丈夫忠孝不能两全的无奈与歉疚,以及尽忠报国的万丈豪情,尽显其间。

但相形之下,林觉民写给柔弱爱妻的绝笔信,却是停停走走、难舍难分。终于,他把对爱妻幼子的所有爱念、不舍,凝结为千余字,然后,重重地落在一个权作信札的白色手帕上。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字里行间,血泪交融,直令人不忍卒读!

在林觉民看来,爱国与爱自己心爱的女人,实不可兼得。但其实,如果林觉民不为了那4亿同胞而活,那他一定只会为妻子陈意映一个人而存。

1911年4月27日凌晨,为推翻清朝政府,林觉民带领敢死队员坐船从香港抵达广州,下午5时多,广州起义开始。这些敢死队员们臂缠白布,脚蹬黑鞋,奋力猛攻总督衙门。但是,他们终寡不敌众,起义随之流产失败。林觉民也不幸受伤被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