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春节历史的吉庆记忆
2012-01-13 17:45 作者:霍建瀛

燃放烟花爆竹,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赶妖魔和营造节日气氛的标志性活动。那惊天动地的响声,缭绕的烟雾,曾使人感到别有天地的兴奋和愉悦。现在却因为污染环境和不断出现的意外伤人事故,而在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及人口密集区遭到禁放。

人们曾试图用踩爆小气球和电子花炮代替它,但效果完全不一样,找不到放花炮的那种感觉。因而,人们基本上没有接受这些替代品,而宁愿开着汽车到边远的非禁放区去燃放烟花爆竹。

 
中央电视台春晚现场

节日中的主要食品——饺子,也是这样。虽然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精致的机制和手工冷冻饺子,但人们在过年时,仍要选择全家动手一起包饺子。因为这是家庭团聚、和睦、齐心协力的象征,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享受,是亲情、友情的融合、沟通。

那些如泥人、面具、木制大刀等手工制作简单而粗糙的传统玩具,在对儿童的吸引力方面,无论如何也无法与电脑游戏或精巧逼真的电动玩具等高科技产品相匹敌。古老的社火、戏剧面对丰富多彩的影视屏幕,其观众的占有率也不断呈下降趋势。

 
撰写吉祥语春联是春节传统习俗

面对这些变化,人们有不同的反应。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既享受着传统节日的生活,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安排节日活动。春节的长假使他们有机会到外地或出国旅游,或在网络世界拓展自己的生活,这些都使他们感到了节日的充实和快乐。

当然对一些怀旧的人,特别是一些老年人,难免有些无可奈何的失落感,总觉得现在的春节有些变味或者是不如从前了,但也很难说得清是得是失。比如,过去许多只有在春节期间才能吃上的美食,现在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自然感到不新鲜了。过去一年一度添置的新衣,也早已被随时更新的时尚追求所代替,不必眼巴巴地盼着新年的到来。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春节时那些健康的、带有文化艺术气息的活动、习俗和物品等,正在或已经被作为文化遗产或民间艺术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而得以继承、发展并保存下来。如舞龙、舞狮及社火、花会等民间文艺演出,成了各种喜庆活动的表演项目,年画、对联则成为广泛应用的家居和建筑装饰品。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