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泽东合影
战火纷飞的年代,张彦与飞虎队员的友情在不断加深。
1944年,日本发动疯狂进攻,还将以空降伞兵的方式突袭昆明。考虑到飞虎队本身没有陆上作战的能力,组织让张彦把这个消息尽快转达给他的美国朋友。如果日军来袭,地下党组织将协助他们转移。
美中人民友好协会2003年颁发给张彦的“友谊与了解”奖章
“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很吃惊,他们没想到我们这么关心他们。”30年后的1974年,人在纽约的迪克在美中友协的刊物《中国与我们》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回顾了这一段难忘的经历:“袭击虽然最终并没有发生,但是,我永远忘不了这次邀请。这是美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一个美丽象征。”
1945年,毛泽东发表了《论联合政府》。鉴于当时的条件,只有《新华日报》一家报纸登载了这篇报告的全文。西南联合大学党支部拿到宣言时,还是从延安传过来的油印本。张彦和几个同学跟几个飞虎队队员花了一整天时间把它译成了英文。
“他们非常高兴,一个字一个字记录下来,给美国传过去。”回忆那段时光,张彦记忆犹深。
1945年日本投降。飞虎队结束了在中国的援战任务,纷纷复员回国。据报道,助战期间,飞虎队摧毁日机约2500架,消灭日军66700人,2000多名美国士兵为此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回国之前,经常跟张彦聚会交流的贝尔、海曼和杰克,非常希望能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见上一面,向他们当面陈述自己的意见。
在组织的安排下,3名队员来到了中共中央重庆办事处。出乎意外,接见他们的竟是久已闻名世界的周恩来。早就听说毛泽东嗜好抽烟,他们留下了几条从军营领来的香烟,请周恩来代为转赠。万万没有想到,几天以后,突然来了一个通知:毛泽东邀请他们共进午餐。
40年后,贝尔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
“海曼、爱德尔曼和我快步穿过狭窄的通道,走向一座灰色的房子,登上台阶。我们等候在楼下的一间屋里,门上挂着竹子编制的帘子。过了一会儿,帘子掀起来了,毛出现在我们面前,穿的是军装,满脸笑容地向我们表示欢迎。当大家围着大圆桌坐下来以后,毛对每一个人都很感兴趣,仔细地听着大家说的每一句话。他问起我们家里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家庭以及对战后生活有什么打算。他不会说英语,但他在听中文翻译的时候,总是两眼看着我们。”
对于他们赠送的几条香烟,毛泽东除了感谢以外,还风趣地说:“你们好慷慨呀,你们的大使赫尔利来延安时,也只请我抽了一支烟!”
当时已经是下午,天有些暗了,毛泽东提议跟3位美国士兵合影。当时就在红岩村院子里的芭蕉树前,“没想到这张照片成了历史的见证。”
手足之情无国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随后,美中关系陷入僵局。张彦和他的飞虎队朋友失去了联系,虽然牵挂在心,但是迫于时局,彼此都无能为力。
张彦(左二)和他的老朋友们
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美中关系才得以改善,阔别27年的飞虎队员终于有机会重新踏上华土,寻找当年的中国朋友。
“他们不止一次地想找到我们,却总也找不到。当然,文革期间我们这些人也没有自由,他们完全不了解。”张彦说。
飞虎队员们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随后迪克在刊物上发表了《一个战争时代的美中友谊故事》,首次讲述了美国大兵与中国大学生之间的这一乱世情谊,同时还刊出了他和张彦当年在昆明的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