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该经销商不同的是,北京亚运村机动车交易市场的中小型商家则采取的是外销模式。在取得全国整车销售许可后,以优惠的价格将新车销往外地。以某品牌标配小车为例,厂家指导价为5.78万元,北京地区优惠后价格为4.93万元,吉林售价为5.78万元。如果从北京销往吉林,售价则为5.28万元,和吉林本地相比,价格尚有5000优惠。因此,该市场中小商家促销的对象主要为外地客户。据一名销售人员介绍,“地域导致的差价在高档车中更为明显,一款进口奔驰车地域差价有时能够高达8万元。”
“不因价格诱惑铤而走险”
前不久,一款厂家指导价5万多元的国产品牌的轿车,因推出新款,库存老款车以不足4万元价格出售。这对于年底购车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家住房山琉璃河镇的张先生很高兴地说:“这样的车得赶紧去抄。”和张先生一样心态的消费者在购车群体中不为少数,而他们大多为工薪阶层。车辆只是他们代步的工具,性价比是他们最看重的购车因素。
2011年初,北京市出台了新的机动车管理规定,新车上牌需要摇号。张先生的生活范围基本上在五环以外,能否上到北京牌照对于他来说,没什么影响。对于生活在五环里的工薪阶层而言,摇不到号是他们目前购车最为头疼的问题。
汽车销售4S店
为刺激消费者,一些4S店经销商打出了牌照租赁的口号,即给4S店交3万元风险保证金,4S店即可将带牌照的新车卖给客户,等客户摇到号之后,再办理过户手续。这样的消费虽然能够满足客户短期内用车需求,但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和隐患。一些律师认为,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客户在索赔方面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眼下买车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快乐与痛苦同时伴随。在一定程度上,消费的被迫中止,影响了车市的繁荣。
摇号一年颗粒无收的李先生自嘲为点儿背的“背背”,而摇到号、买了车的刘女士也是满面愁容。她说:“公交一站地的距离,我开车走了半小时;眼看单位近在咫尺,就是过不去。好不容易停到写字楼停车场,收费的大爷告诉我,第一个小时收费5元,第二个小时收费10元……一天上班8小时,我得交多少停车费啊?”
近期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报告称2012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将达到8650万辆,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20辆。截至2011年11月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亿,而道路拥堵、油价高、停车收费高和停车难仍是最令车主痛苦的事。理想的汽车社会离我们有多远?汽车如何为我们带来更多幸福?在这些问题面前,很多消费者取消了购车计划,这给处于冰点期的车市又增添了一丝寒意。
在汽车滞销的背后
前不久,笔者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市考察时看到一则汽车广告,一辆马自达3的售价为1.5万加币,当地工薪阶层月平均收入为3000加币。同型号的马自达3在北京市场售价为13万元左右,对于月收入4000元的北京工薪阶层来说,消费能力还是很有限的。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产能不断提高,车价不断下降,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换句话说,相当大一部分购买力已经在这个时期消化掉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处于上升阶段的汽车产能和处于平稳甚至下降的购买力之间,必然会形成产能过剩的现象。如何能够化解这一现象,需要政府、市场、生产商和消费者四者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