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太空新来客
2011-12-14 14:42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中国在1999年11月20日发射“神舟一号”飞船之后,经过至少10年厉兵秣马,2011年9月29日发射重量为8.5吨 “天宫一号”,作为目标飞行器,目前正处于距地球350 公里轨道上。11月1日凌晨“神八”发射升空后,经过上万公里寻觅与追赶,两个重达8吨以上的“庞然大物”于 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在太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突破和验证航天器自动交会对接技术、验证组合体工作模式,开展国际性空间实验打下基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为中国空间站的研制打下了基础。11月14日 20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第一次太空分离、第二次太空交会对接任务。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分离,到二次对接锁紧完成,全程约半小时。第二次交会对接后,两个航天器再次构成的组合体,在飞行 2天后分离,“神舟八号”飞船于11月17日晚返回地面,而 “天宫一号”上升到更高的轨道继续飞行,等待“神九”、 “神十”的到来。

“神舟八号”总设计张柏楠介绍说,“神舟八号”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所有单机设备均为自主研制。“神舟八号”从2004年底立项到现在,研制时间不到7年,正样研制不到2年。据了解,“神八”的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2 岁,最年轻的主管设计师只有26岁。

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国际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在近地轨道上高速运动的两个飞行器,要准确测量位置和相互距离,最终严丝合缝地接合在一起,涉及大量极其复杂的技术。尤其是中国这次进行的无人空间交会对接,完全依赖飞行器自动控制以及地面遥控,难度更大。国际知名航天观察家蒂姆·罗宾逊在回复新华社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中国首次交会对接采取无人方案,是与美国一开始就实行有人操纵的最大不同。无人交会对接显然大大降低航天员的风险,但技术风险很大。”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介绍,这次执行的是“组合体”任务。根据工程计划,交会对接任务将执行4次发射任务。即首先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随后相继发射“神舟八号”、 “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与之进行对接。

“这在中国航天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组合体飞行’不仅体积大,而且很难控制。如何使组合体按规定的姿态运行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这将给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带来很大难度。”童旭东说,“以前载人航天飞行一般都会几天内结束飞行,返回地面。而交会对接任务将持续两年,‘天宫一号’要在太空中飞行两年的时间,这将给控制带来不小的压力。”但他表示,未来10年里,中国将在空间站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为食品安全、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童旭东介绍说,预计从现在到2020年前后,中国航天将执行 20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的介绍,2012 年中国将进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实验,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目前航天员已完成了初步选拔,其中包括两名女飞行员,他们正在进行以手动交会对接技术为重点的任务训练。

德国《太空时报》指出,“神八”发射与“天宫一号” 对接,是中国载人太空飞行的里程碑,其任务与目标在于建立一个中国自己的空间站,预计将在2020年全面运行。届时,在地球轨道上将只有中国一家空间站能够运行。这意味着中国掌握了长期运转和维持载人空间站的相关技术,向真正空间大国的地位迈进。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