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入世10年,两岸经贸关系大发展
2011-12-12 16:39 作者:熊俊莉

 

直到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逐步提高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限额,由1000人提高至3000人,后来又增加到4000人,加上调整组团人数、保证金等规定,对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起了积极作用。2009年大陆赴台人数超过95万人,2010年增长将近一倍达到163万人。大陆地区迅速成为台湾最大的旅客来源地,并带动岛内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发展,以及两岸旅游业交流与合作的深化。2011年6月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正式启动,目前仅在北京、上海、厦门三地试行,预计随着 两岸扩大开放旅游市场,加强旅游业深度合作,大陆居民赴台规模还将继续增大,两岸人员往来将日益趋于平衡。

建立两岸经贸制度化合作平台

两岸在加入WTO的10年里,由自行出台政策转变为协商合作,两岸经贸合作朝制度化、机制化方向不断推进。

2008年,中断近十年之久的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商谈,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迅速恢复,并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平等协商、善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进取”的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制度化协商机制。3年多来两会协商取得了丰硕成果,共举行了7次会谈,签署了16项协议,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化安排。

2010年6月29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并于9月12日正式生效。这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确立了两岸经济关系走向正常化、自由化的方向,并建立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制度化平台。根据框架协议的要求,两岸共同成立了经济合作委员会,启动了ECFA后续专项协议的商谈;根据框架协议的要求,2011年1月两岸开始实施ECFA早期收获计划。未来两岸将按照协议安排,逐步消除贸易与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自由化和一体化。

总体来看,加入WTO后两岸经贸关系有了长足进步,逐渐朝双向、平衡的常态发展,并建立起制度化合作的平台及模式。但两岸要完全实现经贸关系正常化、自由化和一体化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例如,台湾仍限制大陆高达2000多种货品进口,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50倍;台湾积极吸引外资,却仍对岛内60%左右的产业限制大陆企业投资,并设有资金规模、股权比例等其他投资障碍;台湾将发展观光、教育、医疗业等作为提振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却对大陆居民自由行提出保证金、对大陆学生入台就学提出不准打工等诸多歧视性政策。而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虽然已经起步,但仍受到岛内政治蓝绿斗争、选举等因素制约。两岸未来还应继续发挥WTO多边经贸体系下促进经济国际化和自由化的作用,加快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

熊俊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



   上一页   1   2   3   4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