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南非的开普省写下这篇文章的,我有幸到那里度假,徘徊于斯泰伦博斯(Stellenbosch)和弗朗斯胡克(Franschhoek)的葡萄园间,徜徉在桑伯纳野生动物保护区(Sanbona Wildlife Reserve)的动植物中。昨天,我和两只白色的母狮不期而遇。它们浑身雪白这一点已经足够少见了,更令人称奇的是,我站在距离它们只有30米远的地方。它们饶有兴味地注视着我们这群人,那眼神让我们颇不自在,但我们知道,它们在36个小时之前刚刚捕杀并饱餐了一顿,因而不太可能对我们下毒手。天可怜见,我们猜对了!
我讲这段小插曲是想说明,狮子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只会为了充饥而捕猎。一旦得手,它们就会吃得一干二净,绝对不会浪费。如果它们的确留下了什么残渣剩肉,鬣狗就会一拥而上,碎骨食髓,要不然秃鹫也会盘旋而下,争先恐后。在这方面,它们与人类,至少与所谓的文明人,迥然不同。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祖先也曾是狩猎-采集者,也要依靠捕猎为生,也一点都浪费不得。我们挥霍着盘中的食物,正如我的朋友吴伟所说,我们吃的粮食越来越少,更青睐于饕餮各种珍馐美味。
每次访问中国,慷慨的主人们通常会用12道菜的宴席来招待我;前几天在弗朗斯胡克,我还享用了一顿8道菜的晚餐。这只是我运气好,还是我们太过奢侈了?如果是后者,又关别人什么事?毕竟,我刚刚驱车穿越了南非西开普省的广阔耕地,这里被誉为西开普的粮仓,每年的收获足以养活大量人口。
问题是,联合国刚刚宣布,世界人口估计已达70亿之众,到本世纪末,这一数字预计还会增加30亿。与此同时,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的食物就无法供养这么多人口的生计了。
我愿意相信,每个政府对此都有一个“计划”,但几乎找不到这样的证据。每一个国家似乎都有齐备的卫生政策、教育规划、能源策略和金融复苏方案;但有没有人听说过国家食物自给自足计划?这一任务大多被移交给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该组织全力制定计划,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向全世界人口提供食物,而事实上,每一个国家都应该为本国的长期繁荣昌盛负起责任。的确,这正是19世纪的学者托马斯·马尔萨斯的观点,他认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指望别人来供养。这一言论的背景是,根据马尔萨斯的计算,如果不采取某些激进的做法,或者发生自然灾害来抑制人口数量的增长,那么人类人口数量增加的速度将会超过食物生产的速度,到时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饥荒。近来对于21世纪人口增长和粮食供应的预测看来已经证实了他的理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现在,我在南非亲眼看到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几个月前在阿根廷也是如此,然而在这些国家里每天还是有人忍饥挨饿。如此说来,这显然不是配给的问题就是优先权的问题,应由这些国家的政府予以解决。或许食物被发送到世界其他地方以增加出口创汇,而政府全然不顾自己国家还有人正在饿肚子?这些当属每个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
那么,个人又应当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呢?在世界各地,是否有太多的人学会了依靠本国农民、甚至是国际援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否有太多的人认为在21世纪依然在田间劳作是有失身份的事儿,或者那不足以成就个人拥有巨大成功和财富的梦想?大量农民舍弃了土地,去大城市寻求财富,内罗毕和重庆远隔万水千山,现在却都可以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了。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人中就会有很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重返故土,当真如此,鼓励他们返乡生产就是政府必尽的责任。这个问题必然越来越严重,终将发展到只有依靠政府才能解决食物短缺的困境。那么除此之外,各国政府还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必须停止非洲和南美国家的沙漠化进程:必须将森林保护定为国策,以保证雨水的持续下降和表土免受侵蚀。其次,各国需要制定自给自足计划,以避免依赖其他国家,鉴于那些国家本身的资源也越来越紧张。第三,应当向个人提供补助金和培训,帮助他们重建农田,维系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第四,应当制定详细方案,鼓励生产主要作物,为众多人口提供基本的粮食。最后,各国政府必须迎难而上,批准更多的转基因作物投入生产,以提高产量、增加营养价值。
各国政府必须切实地保证本国国民的粮食供应,才不致让整整一代人沦为无助的乞丐。这事关个人生存,但又远比这重要得多。能够自己动手满足自身及家人需求之人,才能成为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