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商投资重心向西北内迁的风潮之下,转型升级和产业迁移已经成为在昆台商的共识。
不可否认,西部地区的人力成本,对昆山投资环境构成了强大的压力。昆山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140元,而重庆则只有870元到710元不等,仅此一项便相差约30%。但实际上,许多台商对此并不感到意外。
“现在大陆走的正是台湾十几年前的历程,这段经济的演变简直是重新上演一遍。”昆山市沪铼光电总经理蒋玉兰表示,台湾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长达10年的工资高速增长时期,大陆目前很可能正处在这样的阶段。
“大陆的工资高涨是必然会发生的,而且也是所有经营者必须要面对和坦然接受的事实。”蒋玉兰说,自有品牌和代工产品合计占大陆DVD光盘市场一半以上的沪铼光电,并不打算迁离昆山。
内外兼修做大市场
外向型经济一直是昆山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外贸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这决定了昆山具有较高的外贸依存度。根据《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绿皮书》中的数据,1990年至2009年,昆山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6.7%,2010年外贸依存度高达259%。
昆山为数众多的电子制造台企,长期为国外厂家代工,研发、销
捷安特公司展出的样车
售“两头在外”,极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在“十二五”规划出台之后,内需市场成为台商最重视的大饼。
电电公会秘书长陈文义曾执言,在大陆的台商如果不能跟随“十二五”规划转型,掌握大陆内需市场,未来三至五年势必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经过了金融危机洗礼的昆山台企,在ECFA生效、有了制度化保障的大陆巨额内需市场,与风谲云诡、瞬息万变、复苏步伐缓慢的国际市场之间,自然而然地开始更加关注前者。而他们“深耕大陆市场”的成效正在逐渐显露。
昆山综合保税区内的仁宝电脑近年来内销订单年增长10%,2010年内销额已超过3.5亿美元。集团副总裁徐明兴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仁宝能在内地卖出两亿台的笔记本电脑。
来自昆山商务局的数据也可以间接证明台企内销的成绩。上半年昆山外资企业内销同比增幅为30.6%,内销额净增214亿元,其中台企居功至伟。出口成功转为内销,不但可以解释为何今年上半年昆山进出口大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是经济正在顺利转型的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