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曾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一个美术创作题材,素以深入现实生活,为少数民族风俗创立画典,塑造能够代表少数民族审美取向的典型形象受到大众的喜爱,对中国现代美术创作曾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当代名家都以少数民族主题绘画创作成名,如董希文、罗工柳、黄胄、潘世勋、刘大为等。
莲花处处开
然而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时代文化的发展变化,当代少数民族主题绘画创作却日显衰落。其原因构成比较复杂,除了朴素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受到青年画家的普遍质疑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当代青年美术创作群体的生活体验越来越远离生动的民俗生活实景,实地采风多流于粗浅的旅游观光,形式借鉴被外在旅游节目所误导而将民族面貌曲解为装饰样式。
但新时期的画坛也出现了一些这样的人,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改变这一现状,而这新一代画家往往是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或具备少数民族美术教育背景和基础的。付爱民是近期较多受到关注的代表画家之一。
付爱民自1992年从中央美院附中毕业进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画专业学习,他的艺术生涯发生了一个最为巨大的转折。所改变的并不是形式语言或艺术风格锤炼方向的扭转,而是一种创作形态的根本改变。从1992年到2006年,他在中央民族大学完成了自己本、硕、博3个学历层次的教育,师从李魁正先生、毛水仙先生。在这十几年间,他一共到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下乡调研20多次,其中最长的一次在滇西南地区的民族村寨里一住就是4个多月,带回来上百个胶卷和成捆的速写。
读书诗意图
他最喜爱表现的题材是云南傣族少女在热带植物景观之内的休憩、沐浴、采莲、赕佛(一种宗教仪式活动)等民俗场景,但他所营造的这些场景很多都不是真实的。如结合浮雕和工笔技法的巨制《浴水狂欢》,将东南亚其他国家地区和我国云南傣族的宗教雕刻艺术混合成一个全新的文化景观,以这样一个虚设的空间作为傣女泼水嬉戏的场所,典型的区域性植物喻示着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则完成了一个“拟像”式的图景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