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权事业
2011-11-02 16:31 作者:文/本刊记者 李国文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权观都值得尊重,这是与会代表的共识。荷兰人权研究所所长汤姆·茨瓦特指出,基于西方价值观的人权模式理应受到重视,但也要承认亚非国家充分利用自身文化和传统实现自己的人权模式。中国存在很多能够协助履行国际人权义务的理论和制度,比如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理论在推动男女性别平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伊利莎白·施泰纳表示,人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确属历史和文化问题。每个国家的人权观念都是各自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因此中国和欧洲的人权观念具有明显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

 
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

“文化传统是每个民族贡献给整个人类的巨大财富,”法国“新人权协会”会长皮埃尔·贝尔西斯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指出,“每个文化都值得尊重,我们不能、也没有权利将自己的人权观强加给别人。每个民族都应该根据自身传统,去决定各自的人权观。”

在上届北京人权论坛,哈萨克斯坦外交部无任所大使玛季娜·扎尔博瑟诺娃曾指出,尽管包括《世界人权宣言》在内的许多基本文件具有普遍性,但在实施某些国际准则和讨论人权问题时,要时刻谨记并尊重各个国家不同的基本人类价值观、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文明。英国上议院议员大卫·奥尔顿勋爵曾认为,试图将自己的意志、文化或信仰强加于人,或目空一切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控制欲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是非常错误的;而尊重文化多样性,保护少数人的权利和信仰、分担责任和义务、崇尚法治、提高社会凝聚力、维护安全与稳定等,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比中国政府更加关心中国自己的人权事业。王晨在京会见出席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的外方代表时表示,人权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各国因国情和文化传统不同,对人权的理解也不同,不应该用一个标准、特别是西方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国家的人权。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罗豪才呼吁,尊重多种不同价值观,拓展人权保障广阔空间。面对价值观和人权观的多元化,应当抛弃那种不合时宜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和态度,高扬协商理性的大旗,力推一种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基础上的协商机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