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权事业
2011-11-02 16:31 作者:文/本刊记者 李国文

人权问题一直被美国一些人当成中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由于两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有异,中美双方在人权问题上存在分歧甚至摩擦,这很正常。中国欢迎善意的提醒和建议,但坚决反对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王晨:中国将制定新一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中新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2011年9月21日-23日举办的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上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纳入宪法,修改了刑事诉讼法,建立了公开审判制度,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把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等许多直接涉及人权保障的法律,并进一步完善了信访制度,使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信访渠道有效地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中国的人权教育逐渐普及,全社会人权意识不断提高。

孔子归来:人权离不开传统

“孔子,孔子,人人都在讨论孔子。跨越了2000年,孔夫子‘活跃’在东方人、西方人的唇齿之间。”9月22日,联合国经社部战略规划司司长内维德·哈尼夫在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上发出感叹。

论坛上,无论是围绕“文化传统、价值观与人权”的主题发言还是小组讨论,外国专家都来“秀”汉语。争先恐后地用“东腔西调”的汉语互致问候和谈论人权。

诚然,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汉语学习持续升温,越来越频繁的交流与学习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真实的中国人权状况。欧洲人权法院法官伊利莎白·施泰纳说,中国的人权观念源于礼治,欧洲的人权观念源于法治。从孔子开始,中国的文化发展就强调民众之间及全社会的互动和谐。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倡人的思想解放。他从殷商以来的天命神学中解放了‘人’,进而发现了‘人’,创立了中国古代朴素的人本主义人学。”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权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鲜开林说,孔子的仁学理论是中国古代朴素人权思想的集中代表。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