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中记载,春秋时期,阳伯雍为躲避战乱,携父母从洛阳来到无终。父母死后,葬在无终山,他在山上搭建小屋,为父母守墓。山高缺水,阳伯雍历尽辛苦、长途跋涉找到水源,除自己饮用,还为逃难的路人供水解渴长达三年。终于有一天,一位长者喝完水,拿了一斗石子给伯雍,叫他种下,并告诉他:“宝玉会从这里面长出来。”伯雍种下石子几年后,果真收获了五双白璧。公元619年,武则天听说了此事,觉得阳伯雍非同寻常,任命他为大夫,并将无终更名为玉田。
玉田得名1300多年后的今天,我和我的同事踏上了这片古老的传说之地,所见所闻,无不印证,“种石得玉之田”已然从传说变成了现实。
如今的玉田县隶属河北省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最西端,北部为燕山余脉,中部为山麓平原,南部为洼地,全县耕地面积110万亩,水土肥沃,盛产粮食,素有“冀东粮仓”之称,尤其大白菜、大葱、大蒜、大萝卜等更享有“玉菜”之美誉。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探寻玉田从传统耕作向现代化、集约化、产业化农业转变的路径。
路径一:农技推广“接力赛”
我们来到了玉田县石臼窝镇农技推广区域综合站。
这是一处敞亮的二进院落。在金秋阳光下,穿行在果树、丝瓜藤、葫芦架下,眼前的甜紫玉米、宽叶葱蒜苗、无刺黄瓜、樱桃番茄、安德烈茄子,五颜六色,新鲜诱人,让人仿佛置身桃源仙境。
农业技术员李卫军(右)和农业种植大户陆凤山交流经验 曾平 摄
综合站站长李卫军和他的好朋友、石臼窝镇芝麻窝村村民陆凤山一道在院子里迎接我们。
陆凤山跟我们讲起了他和李卫军结识的经过。做了半辈子“田把式”的他前两年为小麦犯了愁,无论从前期选种还是到种植过程都循规蹈矩进行,小麦长势看着也不错,可一到麦收时就傻了眼,每亩单产才二三百斤。就在他束手无策的时候,李卫军带着农技站的技术员上门勘验筛土,判断为小麦红吸浆虫所致。陆凤山在小麦拔节开花时开始防治,每亩仅花费五六元就扼制住了肆虐的小虫,当年他家小麦亩产高达450多公斤。在共同防治虫害的过程中,陆凤山不仅和李卫军等人结下了友谊,而且成为农技站新技术试验、示范的积极参与者和宣传员。
玉田镇小陈府村蔬菜基地也是镇区域站的受益者。“区域站可是帮了我们村的大忙!”蔬菜基地的管理者李建军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讲述起基地的发展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