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雕塑痴的“无理由”生活
2011-10-13 16:37 作者:文图/本刊记者 李 钺

“现今男人的第二空间大都是虚拟地存在于个人手机、电脑中,除了家庭、工作的环境空间以外,其实所有男人都需要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哪怕只有几平米的,可以读书、思考、发呆的地方。”杨卫民把自己位于宋庄的工作室称作男人的第二空间,在这里他感到最大的自由和满足,这里有足够的书可以读,几百本书堆满几个大书架,布满了一面墙壁,这里还有杨卫民为之痴迷的雕塑,北齐、唐、宋各个朝代几十尊大小造像布满房间各个角落,俨然一个古代雕像的博物馆。

 
杨卫民

杨卫民曾任一家杂志社的摄影师、美术编辑,不过早已辞职。当被人问及辞职的原因时,他的回答是“把理由去掉”。他说:“我发现,在机关里工作的大多数人往往是为别人而活的,比如:别人升职成为自己郁闷的理由,自己升官又成为自大和骄傲的理由,而最常见的是看见周围的人和自己一样平庸一生是安慰自己的理由,而突破混沌,独自一人,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就没有理由了。”

 
宋代力士残像

弥勒坐像

明代观音像

离职后,杨卫民便开始了他的“无理由”生活,杨卫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周游世界,而他周游世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参观世界各地各大博物馆的馆藏雕塑,谈到这段经历杨卫民说道:“喜欢美术,喜欢雕塑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很自然的事情。出国考察博物馆的最初目的就是学习,也是好奇,想为一些问题寻找答案:比如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文物流失在海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外国考古学家、探险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探宝,他们为什么会对中国的如此文化痴迷等等。”

多年的游历让他大开眼界:“没有想到现存国外的中国雕塑数量如此之多,而且极其精美。欧洲各大博物馆中,中国雕像往往被摆在展厅显著位置,现场灯光布置讲究,尽显东方雕塑之美,展览效果极其震撼!”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