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共产党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敦促蒋介石释放被其软禁的爱国将领张学良,但终究未果。之后,被周恩来称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的张学良从重庆被秘密押送到台湾,新竹、高雄和台北都留下其居无定所的漂泊痕迹。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曾于1936年发动震惊中外、改写中国历史的“西安事变”的抗日少帅张学良,竟在“禅园”度过了自己漫长的幽禁时光。自此,张学良的人生轰然发生了巨大的落差,从一介叱咤风云、摧枯拉朽的赫赫将军跌落至离群索居、孤寂落寞的凄楚囚徒。
禅园 闫晓虹 摄
在倚山而建的“禅园”一边,是茕茕孑立的危崖峭壁。据说早年间其上曾有数百名威风凛凛的看守军人,在居高临下时,张学良任何细微的举动都可被严密掌控;而在“禅园”的另一边,则忽地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可尽情俯瞰苍茫辽阔的大地,极目远眺时,远处云蒸霞蔚的观音山也若隐若现。这里,有温泉热气袅袅,还有绿树遮天蔽日。而在一片貌似平和的娴静之中,却又暗藏着刻意的杀机。尽管这里极易让人产生田园的错觉,但它的确与所谓的田园毫不沾边。张学良悠悠无期的幽禁岁月是枯燥、机械、无奈和备受煎熬的,大概因为有了赵四小姐(赵一荻,作者注)矢志不渝地悉心陪伴,他才没最终沦落为这个苍茫世界的孤魂野鬼。
张学良与生于1912年的赵四小姐初识于1927年左右,那时的赵一荻还是一个青春美少女。在1928年的一个雪花飞舞的黑夜,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私奔至沈阳大帅府旁的一座小楼,之后,他们双栖双宿,跳舞打球,尽享爱情的欢愉。
汉卿厅
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即被蒋介石软禁,从此失去人身自由。1940年,当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后,赵四小姐便毅然舍弃香港的自由生活,匆匆赶赴张学良的囚禁之地,立誓与之共度余生。在张学良漫长的似乎永无尽头的幽禁岁月中,赵四小姐一直伴其左右不离不弃。见过赵四小姐的人都说,铁心追随张学良的她经常身穿素衣,脚踩布鞋,朴质无华。1964年,善良的于凤至为了顾及张学良一夫一妻的宗教信仰,同时也为成全数十年如一日侍奉张学良的赵四小姐,忍痛提出与张学良解除一纸婚约。同年7月4日,赵四小姐与64岁的张学良成婚,并正式以妻子的名义侍奉张学良。其时,赵四小姐已是51岁的迟暮美人,而在履行婚约之前,她已和张学良患难与共地生活了36载。
在报道这场旷日持久的婚礼时,台湾《联合报》列出了这样一组标题——《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颇为贴切适意。
飞向自由
1975年,蒋介石于士林官邸辞世,张学良闻讯后送去挽联,题曰:“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光阴如水,黯然流逝。张学良绵延无尽的幽禁岁月自1990年出现转机,此后他渐渐恢复人身自由。1991年,年近古稀、重归自由身的张学良偕爱侣赵四小姐飞往美国,逃离台湾伤心地。从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再到1991年移居夏威夷,期间张学良被蒋家软禁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获得自由身后,张学良曾为东北大学校友会抒写刊词道:“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耄耋之年的张学良依然未失从前那种不屈不挠、无怨无悔的朗朗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