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留学的代价
2011-10-13 14:48

出国留学在早些年是令人羡慕的稀罕事,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出国留学日渐大众化。

教育部公布的出国留学人员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8.5万人,同比增长超过24%。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从留学生群体来看,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早已取代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成为出国留学的主体。2010年,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占当年总出国留学人数的93%。

留学费用高

前不久,22岁的雪菲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在新加坡管理学院的本科毕业证书。雪菲说,家里为了她出国留学向亲戚朋友借了许多钱,她必须找一份挣钱多一点的工作才能把钱还上。

雪菲的爸爸是普通的公务员,妈妈是下岗职工,平时在外打零工,家境并不宽裕。如果在国内上大学,家里的负担并不是很重。可是,由于她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过了专科线。“在国内上个专科还不如出国读书。”雪菲说。经过和父母几番商议,她选定了新加坡管理学院,这里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要5万多元人民币,相比较欧美国家而言便宜很多,但是对她这种工薪家庭的孩子,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寻梦还是逃离?

“在国外不敢乱花一分钱,每天都要精打细算。”雪菲无奈地说,有时同学约她一起去当地大排档吃特色小吃,都被她回绝了,实在是囊中羞涩。

雪菲有些伤感地说:“父母太不容易了,为我出国的事没少费心,父亲的头发都白了许多。”可是,从去年11月份回国后,雪菲一直忙着找工作,直到现在还是没能找到令她满意的工作。这让雪菲很郁闷。

雪菲说,虽然早就听说工作不好找,“海待”很多,但是没想到自己也沦为其中一员。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9年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49.74万人。大批“海归”回流,再加上国内每年有大量待就业的大学生,国内企业对“海归”的态度由以前的追捧,日渐转变为理性。在人才市场,像雪菲这样由“海归”沦为“海待”者大有人在。

同雪菲一样借钱出国自费留学的人不在少数,山西的郑楠也让儿子的学费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儿子有个好前程,郑楠不惜把房子变卖掉,现在和自己的父母挤在6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

其实,郑楠的儿子如果参加高考也能考上国内一般高校,但在他看来,国内除了北大、清华等少数一流高校外,其他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在国际上排名一般不是很好。郑楠说,儿子如果上不了国内一流大学,还不如送他到国外就读。

“儿子很幸运,前年申请美国耶鲁大学,没想到一举成功。但是,美国的学费很昂贵。”郑楠说。他卖房子的70多万元中,有60多万元交了学费,剩下的给儿子当做生活费。可现在才读了一年多,已经所剩无几。“我和他母亲两人一年收入10多万,现在每天省吃俭用,生怕儿子这书念不成。”他说。

郑楠认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精通外语、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他儿子这一代人的成长目标。孩子出国留学后能把外语关过了,在国外多元文化将使他视野更开阔,这有利于他以后的发展,也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的孩子没有留学背景的,很难在社会竞争中立于有利位置。”郑楠说。

郑楠坚定地说:“只要能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我们做的这些就都值了。”

然而,“海归”人员的收入未必如想象中高。2010年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和新浪教育频道合作发布的《“海归”就业力大调查》显示,在“海归”中,对月薪的要求在3000元至5000元的所占比例最多,占28.81%。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