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中医漫画
2011-09-30 11:31

 

   唐朝的针灸学发展。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孙思邈绘制了“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唐朝设立的太医署负责医学教育,内设针灸专业,为针灸学的规范教育奠定了基础。

    王惟一与腧穴同人模型。北宋(960年—1127年)著名针灸家王惟一,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有354个腧穴,并设计制成两具铜人模型。

针具的改进。随着冶金术的发明,针具也得到不断地改进,至《皇帝内经》著作年代,才由古代的石针、骨针、竹针而改变为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等金属制针,代替砭石之法,直到现在改进为不锈钢针。

   施灸材料。施灸材料主要为艾叶。其便于取用,气味芳香,性温易燃,且火力缓和,能穿透皮肤而直达深部。(给翻译参考,不必翻译。何为施灸材料:以艾叶等可燃材料或其他热源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烤,以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的医疗保健方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