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中国电影欲借好莱坞模式讲中国故事
2011-09-19 08:16 作者:唐元恺

实际上,不少中国影人也正以好莱坞为学习对象,其中一些人不惜忍痛"抛弃"自己曾深受影响的"法式电影"理想。去年,此前曾把部分电视剧拍得"很欧洲"的中年导演高群书推出非常"好莱坞"且很"西部片"的电影《西风烈》(Wind Blast):马奔、车追、枪战、火攻一应俱全,还有人窃喜或愤然于"审查制度变宽"——目前商业片里必备的"激情",尽管为了少儿而在身体"不宜"部位打上了"马赛克"……"本片属好莱坞本土化的一次尝试。"高导演说,毕竟好莱坞制作与叙事都很有一套,很行之有效。

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教授提醒说,很多影人以为好莱坞很容易复制,可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学习好莱坞,技术和技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其中的精髓部分置换成我们的文化核心。"

在李教授眼里,《阿凡达》、《功夫熊猫》这样一些全球流行的文化产品,它们传递的其实是美国精神。他认为,中国影人还拍不出《阿凡达》,但可以拍自己的科幻、灾难和战争片,完全出自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表达我们自己的感情,也可以把内核置换为全球和全人类的情感。"中国电影要拍出好的影片,就要坚持我们的文化立场和文化价值观。"

对目前许多影人着急忙慌想"让世界承认"的现象,李教授显得不以为然:"这么多年,中国电影一直急着'走出去',但是对于目前华语圈的观众喜欢什么,如何打动他们,电影创作者不知道,似乎也并不关心。能够为华语圈观众共同喜欢,普遍体现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感动所有中国人的电影至今还没有出现,更遑论在华语电影的基础之上逐渐推演出具有影响力的整个亚洲市场都受欢迎的电影。"

事实上,"老外"或同胞称一些中国影片"看不懂",实则指的是故事或人物离真实生活与逻辑太远。平均4年才导一部、至今也只拍了4片的"业余"导演姜文就始终坚持"体验生活"这种不时被淡忘或"没时间"坚持的创作传统方式,凭此,他当年不仅让首登银幕的夏雨夺得威尼斯影帝头衔,也让自己斩获戛纳特别大奖,今年又抢走"蓝筹股"冯小刚保持的国产单片票房最高纪录。

"上中央戏剧学院的时候,老师们特让我获益的,就是让做观察生活练习,整整4年都是这样。"毕业前演话剧,姜文和一女同学演老两口,剧本上写的他叫她"老伴",可他觉得叫着别扭,改成"我说"……老师同学都说"绝了!"——"这是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这位如今的大明星旧话重提。他仍打心眼儿里佩服好几位老一辈的中国导演大师的本事——其电影作品深厚的生活底子与强烈的吸引力,"让你绝对相信他们的故事"。

合说"世界语"

目前,不只外片常光顾中国,还不乏直接来拍"中国电影"(合拍片)的影人。如让-雅克·阿诺(Jean Jacques Annaud)就正在执导改编自中国的畅销书《狼图腾》。

雅克.阿诺在电影《狼图腾》的拍摄现场

去年,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的47部影片中,有46部为合拍片。

"这些年来中国的合拍片数量增长比例保持在10%左右,今年的增长幅度更是比往年明显提高。"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张恂说,过去中国电影人要主动寻找合拍机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同行主动来中国寻求合作。"中国的合拍片政策有所放宽。"她说,以去年中国电影管理部门与新加坡签订的一份电影合拍协议为例,在两国均能享受与国产电影同等的政府资助及鼓励政策。

过去不少合拍片只是资本、物资、人力的叠加,但今年的很多合拍项目,都是由投资双方共同起草剧本、商定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张恂总经理认为,双方共同编剧意味着更好地融合各国电影人的理念和文化。

当年,在张艺谋等人的影片里,"文化"是跨文化间传递共同理念与情感的最佳载体。像姜文主演的《红高粱》中的"颠(新娘)轿"和巩俐主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红灯笼,虽然后来被指为"伪民俗"而饱受国内专家学者的诟病,但一位影人则认为,张导演通过这些民俗符号,让西方观众更好地能理解了中华民族精神深处的旺盛生命力或中国传统妇女在礼教和男权压迫下的绝望与压抑。

"还必须了解观众与海内外市场所熟悉并乐于接受的故事讲述方式,否则会失去有效对话和交流的可能性。"饶曙光说,要"走出去"的影片,在运作层面和环节中,须遵从国际化传播规则。"事实上,现代大众文化传播经历了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变化,更加重视受众的特质和接受心理。有些中国电影在讲述故事及传播价值观时,常常忽视文化和表述方式的差异,让海外观众不明白,甚至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排斥。"

对此,一位为法国观众现场翻译的学者心领神会。"中国战争片中常出现这样的镜头:首长检阅部队,向战士们高声说:'同志们辛苦了!'而直译'vous avez de la peine!'或'vous avez souffert!'自然会令法国观众'云里雾里'的……也别小瞧翻译这样的'小事',这其实也是文化沟通的一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