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中国电影欲借好莱坞模式讲中国故事
2011-09-19 08:16 作者:唐元恺

先看懂"它"

于是,不少影人甚至圈外人士开始琢磨起初觉得"没什么"的《功夫熊猫》到底"有什么"。

从言语表情到行为举止,这只"熊猫"怎么看怎么像彻头彻尾的美国青年,但其生就的一副黑白分明模样,很容易立即被"移情"成中国乃至全世界观众心中的"可爱"。何况,这一次他真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中国四川),更在这里展开一场中国风极强的奇遇。

比起第一集,《功夫熊猫·2》更"中国化"了。不过,有"看透"了的专家一语道破——说到底,吸收其它民族文化中的精髓,经过商业包装后,再卖给全世界早已不是美国电影工业的新鲜招数。中国著名的三维动画等数字媒体内容提供商之一、北京蓝月谷文化传媒公司(BMC ANIMATION)的首席执行官罗璇说,美国本身就是由多民族移民组成,立国之初,语言不通,文化各异,当时处于默片阶段的好莱坞电影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强迫电影创作者必须在电影中将各民族的独特元素改造得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懂,"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举措变成了一柄利器,让后来的好莱坞在全球范围内无坚不摧。"

传承下来的"利器"显然也形成了好莱坞的"功夫",但这也需花工夫造就。当年,为了让《花木兰》(Mulan)更具鲜明的东方风情,几百名迪斯尼动画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远赴中国实地研究,足迹遍布许多文化名城,收集大量资料,学习中华传统艺术所讲究的凝练传神的艺术风格和平衡和谐的艺术哲学。《功夫熊猫》各个制作部门的主管同样要到中国考察,以身临其境获得灵感。而在第一部时,工作人员便大量参考中国古代艺术、建筑、图腾、服饰、食物和风景的书籍,这些通过"二手资料"整理改造出的熊猫世界,已经受到了不少中国观众的认可。

2011年4月30日,南京的一家影城里准备看电影的市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