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扬,1955年1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1972年考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兼任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范扬擅长中国画,工写兼备。人物画代表作《支前》入藏中国美术馆,工笔重彩《唐人诗意》组画,设色精当,温润蕴藉。山水画作风淳厚,笔法沉雄,水墨华滋。近年来多作实景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事画境,更上层楼。偶作花鸟,师法青藤、白阳,清新俊逸,不让前贤。
范扬指导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学员的专业培训和学术研究,遍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积稿盈囊,归来创作,成果颇丰。
一
范扬出版有《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范扬》、《范扬画集》等。经他设计的《太湖》、《普陀秀色》等邮票由国家邮政总局正式发行。
不久前去泰山,先进岱庙,看汉柏嶙峋,虬枝横逸,直插向浩渺天宇。阳光正从繁枝密叶间瀑布一样泻落,雾气弥漫,远处山影绰约,重峦叠嶂浮现一种太极之气,嵯峨里添了几分杳然的禅境。微风吹来,树叶瑟瑟,恍惚间,我们和那些山影树形一起,随晨光浮动,融入了“色静深松里”的王维诗意。
《菩提本无树》
眼前情景,忽然和记忆里范扬先生的画境重叠起来,那些苍劲的枝桠、空寂的庙宇、一掠而过的鸟羽、刀劈斧皴的山峦,仿佛就是画家泼墨中的景致。
范扬的画是特色独具的,它的特征不是线条的鲜明、色彩的独到或者人物谱系的特别,而是范扬画中一种沛然的生命气息,与生俱来,弥漫不去。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画面:
两棵歪歪倒倒的老松树,两个盘膝踞坐的问道人。背景里,绰约的山影,凸显着岁月的褶皱。山路像青筋一样暴突,墨色的云正无心出岫。……这是范扬的《明月松间照》。画家并没有状写具象的月亮,而是通过画面上人物的照应、景色的协调,通过我们看画人的眼睛与心灵,自然生成了一幅完美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境界。
范扬的另一幅《山口即景》,嶙峋的山口,仿佛被季风的粗笔皴擦而出,焦墨写成的乱树,紧紧抓住石缝里的那些土。山口里,应该有一片可耕的桃花源,随着那道山溪回溯,山口的深处有一抹诱人的亮光。范扬似乎无心去细细描摹那些景物,只是用焦墨皴擦出近处的耸岩虬树,用淡墨渲染出远处的绰约山影,留白的地方蜿蜒成一条小溪,留给人们去意会其中的玄机,不同的看画人,不同的阅历和学养,会看出不同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