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国家的人才培养还是人才引进,绝不只是教育或其他一个部委的事情。人才工作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只是在教育部建立留学生服务中心,在人事部建立外国专家局,出台局部的政策与计划,或者只是强调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这都并不足够。因此,“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千人计划”的出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正是党和政府充满远见的重大举措。
已经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千人计划”,最直接表明了中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着手解决人才问题的决心与魄力。这是一个非常积极而伟大的开端,实际上,这对中国整体人才制度、环境的改变产生积极作用,形成了尊重与重视人才、重视创新和创意的氛围,这比引进几千个高端人才、创办几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几十个重要科研项目意义都要更为巨大。购买最好的设备,建立最先进的实验室并不容易,难的是形成优秀的人才体制、环境、政策,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果土壤不好,再好的种子引进来也难发挥作用;但如果没有好的人才,没有新鲜的血液,旧的土壤又怎么能变好呢?没有任何计划存在绝对完善,实施过程中不存在任何问题,引进的人才每个都不是滥竽充数,“千人计划”也不例外,问题永远都会有。但是,“千人计划”最大的贡献在于推动了人才引进与整体土壤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不只是引进了高端人才,还最终有益于本土的人才培养。
美国虽然没有“千人计划”等引进人才计划,但美国的职业移民制度有五类优先,例如第一优先的“杰出人才”绿卡专门用来吸引全世界科学、艺术、商业领域最杰出的人才,该类签证一直有名额,不必等待排期,不需要先获得劳工证,更不用在美国有工作就可以直接申请。这实际上已经相当于美国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只是在相关政策的配套化、制度化、长期化上,美国要比中国做得更好。例如美国绿卡规定持有者除了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其他权利和义务都基本等同于本国公民,因此,并不需要专门出台规定。而中国因为绿卡制度等不够配套,必须对引进的人才,从子女教育、住房到相关国民待遇及配套服务都单独出台规定,各地方引进人才也会出台地方绿卡的规定。但是,这会带来许多问题:其一,中国的人才引进计划不只“千人计划”,导致每个计划都有不同规定,甚至出现差别对待、互相打架问题;其二,地方绿卡只能在“当地城市”有效,并不是真绿卡。
不管一个国家的人才战略,更强调政府主导性作用还是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因为中国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规模,也需要政府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归根结底,人才竞争远比物质资源争夺更为复杂,都需要从只注重人才使用的短期政策,过渡到有利于人才长期发展的制度建设上来。制度建设的意义不只在于有法可依,还在于逐步形成公平、透明、客观、科学、民主的机制与环境,避免“政随人去”而能常态化、长期化,最终将好事做好,将好事长期化。
因此,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是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千人计划”的相关精神、战略规划等制度化、常态化、长期化,从制度建设着手,完善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激励等机制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最终形成良好的发展平台以及发展环境与土壤,才能真正培养、吸引、凝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驱动力作用,这是未来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关键性因素。
“千人计划”相关链接:
有关“千人计划”如何及申报、评审、条件、待遇等相关内容,请登录以下网站:
http://www.1000plan.org/qrjh/section/2
王辉耀 现任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经济组召集人,北京市政协顾问委员,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亚洲研究员。著作《人才战争》、《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