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中国需制度化地加强国际人才竞争
2011-09-02 11:53 作者:文/王辉耀

全球化的进程必然推动作为高级生产要素的人才形成一个世界市场,并由人才带动技术、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与之相伴的是大量的人才跨国流动现象。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2亿人在出生国以外生活工作。在安哥拉、布隆迪、肯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塞拉利昂、乌干达、坦桑尼亚、海地、斐济等国家, 33%至55%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工作。以数量而论,则以中国、印度、俄罗斯的外流精英最多。

 
王辉耀

这一人才流动的背后,是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人才流入国,从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在2006年美国专利申请备案当中,外籍居民在发明者或合作发明者中比例已达到24.2%。从1995年到2005年间,所有在美开办的工程及科技公司中,有25%的创办人是来自美国境外。据考夫曼基金会报告显示,在美国高科技中心的硅谷,有外国移民参与创办的公司竟占全部高科技公司的52.4%。新加坡第一任总理、资政李光耀就指出:“在这个时代,所有的发达国家为了增强竞争力,都必须依赖外来移民和人才,而美国之所以能在许多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就是因为它广纳人才。”

 
留学生创业园成为人才汇聚的“创新家园”

当今世界各类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美国建立的是全球开放型的国家人才战略,并通过科技、教育、商业等各类政策,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国际人才竞争制度。在教育领域,美国建设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大学(排名世界前40的大学中,美国占了一半以上);能培养第一流的人才,还同时吸纳全世界最优秀的青年去美国深造(美国37%理工科博士学位给了外国学生);移民部门争取让其中最优秀的人才及海外高端人才获得绿卡及入籍(每年批准14万职业移民绿卡,5年后可以入籍,全世界70%诺贝尔奖得主被美国雇用);整个国家又提供充分的发挥才能的平台(全世界科研经费40%由美国提供)。最后,美国竞争对手大部分优秀人才不是与美国竞争,而是为美国工作。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受惠于全球化,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中国制造”洒遍世界每个角落,与低工资劳动力相结合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当然,也带来了低端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但是,这一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也日益严峻,未来的中国必须努力实现系列转型,摆脱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体力劳动者”和“低端知识工人”的角色,由“世界制造中心”成为“世界创新创意中心”。这一大转型,最需要的不是土地与能源,而是人才。正如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发起中国台湾的“杰出人才基金会”时指出:“所谓的‘经济奇迹’,如无后续的人才从基础上加以有效的支撑,终将落后于世界。”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