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施一公:清华“现在时”
2011-09-02 11:37 作者:文/顾淑霞 周襄楠

招兵买马

“在美国和中国做同样的事,在清华会更踏实。回到清华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动,又是新的充实的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当你很有理想、心情愉快的时候,觉得特别有劲。”施一公说。

施一公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来到办公室,晚上12点以后才离开,几乎每天工作都在16个小时以上。他的学生张旭说,只要施老师在办公室,办公室的门总是为大家留着一个缝儿,大家可以随时进去,他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与大家讨论任何问题。而只要他有空,也会随时来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从国际前沿的课题思路,到实验如何设计,到一个溶剂的配制……

现在,身兼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的施一公更加忙碌。除了自身的科研,施一公还花费了不少时间“招兵买马”。

“有了好的人才,就要为人才建设好的学术环境。”施一公说。

为此,他在生命科学学院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理顺院系行政领导的权责,减少学院领导在行政事务上的重复劳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授终身制评价体系,采用终身教职系列、实验教学系列、科研系列、教育职员系列,不受其他制度制约。“改革方案已提交学校领导,过了这个坎儿,学院的科研建设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产生连锁反应。”施一公说。

与此同时,教学改革也在同步进行。除了为本科生减免学分,加强学生自主性,还在教育部支持下,整合北大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资源,创建联合性的研究生项目。近百位参与该项目的教授,将选择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进行模块教学。

对于更长远的目标,施一公毫不讳言:“今后10年内,每年都会有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研成就问世,每两三年清华就会产生在科学史上具一定地位的科学成就。清华生命科学学院,正在创建一套适合人才发展的管理模式,这个软机制尝试成功,还将在中国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复制。”



   上一页   1   2   3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