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千人计划”助推强国梦
2011-09-02 10:55 作者:文/本刊记者 张桦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人才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毋庸置疑,人才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被大量事实证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背后,正是聚集了来自全世界大部分的顶尖级人才。

从1872年的留美幼童开始算起,中国的留学史已经长达139年之久。从中国近代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前,负笈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带着对中国积贫积弱的困惑与思考,带着深沉的强国梦想,探索真理、学习西方科技文明。他们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推动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出现了三次留学与回归潮。而每一次的留学与回归潮,都改写了中国的走向与历史进程。中国人心底从未寂灭的梦想一代代传承着,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而真实的动力,中国政府的人才战略也提到了更具体更高的层次。

建国之初,以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海外归国的高级知识分子达2500多人,其中包括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人,掀起了第一波归国潮。他们填补了中国多个科学技术领域的空白,奠定了新中国的科技基础。

然而,中国的人才之路却因随后的“文革”而终止。1978年,在被誉为“科学的春天”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留学海外的邓小平,在“文革”后刚刚复出就充满豪情地说,自己有一个想法,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从科学教育着手,所以中央、国务院讨论分工时,我自告奋勇管科学和教育。”“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这些亲切的话语在科学家心中,永远回味不尽。国家尊重人才、求贤若渴之情淋漓尽致,“振兴中华”成为中国强国之梦的集聚与迸发。

第二次留学生归国的热潮,出现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之后。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了海外有心归国的留学生。他们看到了中国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扩展的良好环境,纷纷回国创业。有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1989年,留学回国的只有2万多人。而到了2007年底,留学回国人数已达32万人。

在这期间,许多新兴科技行业尤其是互联网,成为许多海归们实现创业梦想的平台,成就了许多闪光的名字,如李彦宏、张朝阳、邓中翰、严望佳、周云帆等,中国信息时代的大幕也由此豁然拉开。

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这其中,国家为人才的发展赋予了最宽阔的平台与最开放的胸襟,中国海外留学人才更直接地参与并推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变革。

进入新世纪,中国实施人才战略,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龙头的第三次归国潮到来。2008年12月,中央办公厅下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决定实施“千人计划”(海外高层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

2008年,中国的海归人数达到6.93万,占了自1978年开放留学以来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更多留学生回国寻找机会;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给予了更多的政策倾斜;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级领军人才。

对此,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在其所著《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中所述:如今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持续多年,正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重大任务,发展知识经济就是发展人才经济。中国的崛起也不仅仅是成为“世界工厂”,还需要成为知识大国和人才大国,成为世界“创造中心”。然而,中国自身的人才培养与人才资源总量并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国需要也必须推动第三次留学人才回归大潮。未来30年,中国即将也必须迎来改革开放后的新一轮大部分留学人才的新回归大潮,这也必然将改变中国整体的命运。

“千人计划”吸引了一大批在海外的杰出中国科学家,施一公、陈十一、胡小平、王力军、潘建伟、徐国洪等怀揣报国之志竞相回国。

有媒体称,相比前两次归国潮,在新一轮的吸引海外人才回归的浪潮中,国家表现出了更加主动的态势。可以说,“千人计划”或许不仅将推动中国的科技事业,也将影响世界科技格局的发展。

正如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所说:“他们正在实现着前人千百年以来的梦想。”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