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联生活周刊》杂志 2011.8.8
“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时至今日,人们还在持续关注事故的善后新闻。到底是什么原因,才酿成了这样一场人间惨剧?“人的问题”,这是《三联生活周刊》给出的答案。
这几年,中国的高铁、动车飞速发展,高科技带来了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对高度安全的迷信。“一个工程,发展速度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尤其在超速发展已超出了员工素质基础的时候,大踏步飞速的超能力发展,就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国务院应急专家组专家刘铁民在文中说。除了普通乘客被舆论灌输了高速列车非常安全的概念,最危险的是很多动车司机和铁路工作人员也有这样的观念,在受访的司机中,只有少数认为“在从事一份高危职业”。
而无论从事故发生之时,还是从事发后几小时到几日内的救援、善后的情况来看,“脆弱的系统和无助的人”,是救援经验空白而导致救援无门、一味为减轻事故等级而造成救人与通车并行、不成熟的危机处理方式导致“冷漠善后”形象的根本原因。
也许避免动车相撞的保险系统发生错误的几率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但不可否认的是“7·23”动车事故正是若干个错误发生几率的累积,过分依赖和信任高科技,这种迷信让我们自身的素质更难以赶上那正在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大国”之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