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我眼中的彼得·巴菲特
2011-08-02 15:21

当面对媒体记者提出的各种刁钻的问题时,彼得总能以温和的微笑及谦和的态度征服在场的每一个人。所有问题中,“为什么你没有子承父业,而选择成为音乐家”是媒体提问率最高的一个问题。而每次他都耐心地回答:他选择从事音乐,是因为他真心热爱音乐。父亲对他的选择从来没有反对或干预过,或者告诉他应该做什么。

“职业、地位或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够诚心诚意、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的选择。假使我宣布自己的乐趣是捡垃圾,我的父母看到我整天待在垃圾车上,也会感到欣慰。”彼得说。

其实,彼得也曾考虑过,是否选择在华尔街开始职业生涯,并且也尝试过,但不久他在剖析了自己的内心之后,很肯定地得出了“华尔街不适合我”的结论。彼得认为这是他职业生涯中做出的一个明智选择。彼得永远记得,当他决心以音乐作为终生职业追求时,父亲对他说过的一番话:“儿子,咱们俩其实做的是同一件事。音乐是你的画布,伯克希尔(沃伦·巴菲特的投资公司)是我的画布,我很高兴你每天都在画布上添几笔。”对彼得而言,有这样一番话已经足够了。

有一次,有人提问:“我想今天来这里的人不是因为你是音乐家而来的,他们来是因为你父亲是沃伦·巴菲特,你对此有何感受?”当时翻译感觉这个问题对彼得不太友好,有些支支吾吾,可彼得却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他直率和坦诚地说,他知道父亲在中国非常有名,感到非常骄傲。正因为有父亲的影响,他才得以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交流,谈他的成长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迪,正确看待成功,并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对于类似问题,彼得能泰然处之,轻松面对。而对媒体的密集采访和轮番轰炸,彼得也是耐心应对,不急不躁,总是尽量满足记者的要求。一次,记者想多问几个问题,结果延长了采访,挤占了彼得的休息时间,害得他只有15分钟的时间回房间更换衣服,赶去参加另一场活动。看着匆匆离去的彼得,一种敬意从我心底油然而生。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桀骜不驯、堕落、炫富、傲气十足和挥霍无度的“富二代”,而是满怀真诚、善良之心的普通人,他的言谈举止配得上世界富豪之子的身份,但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流露出的谦和友善的品质也完全对得起他父母给予他的一切。

乐中人

彼得的中国之行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音乐、喜欢弹琴、作曲和演唱的彼得。此前,很少有中国人关注过他的作品或听过他的音乐。这次,在他巡演的三首曲目——《Searching for a Place Called Home》(寻找家园)、《New West》(新西部)和《Nebraska》(内布拉斯加)中,最能打动我的是那首《New West》。曲子描写了美国原住民印第安人遭受白人欺骗和屠杀,被迫迁移到印第安人聚居地的情景。当鼓声渐渐远去,音乐缓缓结束的时候,我的思绪依旧萦绕在那片广袤而荒凉的土地上,久久不能自拔。

 
彼得在父亲身上学到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做人的态度

小时候,彼得十分腼腆害羞,喜欢独处,于是钢琴便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他6岁学钢琴,先后一共换过4次老师。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一位大学同学。

“大学二年级的一个晚上,朋友邀请我到他的宿舍去听一个吉他手的演奏。这个吉他手弹得真是棒极了,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乐曲中所蕴含的那种朴素。没有华丽的指法,没有为了花哨而花哨的技巧,每一个音符都恰如其分、深情可触。我当时想:音乐就该如此,我也完全可以做到!我不记得自己是如何离开宿舍的,我只记得回到家后我就开始在一种狂热的状态下创作乐曲。我写了两首歌,然后打开录音机,开始叠录其他部分。”彼得回忆说。

从此,彼得踏上了音乐之旅,在音乐创作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以美国印地安人为灵感,创作了很多音乐,备受好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为《500部落》和《魂——第七把火》全程创作的配乐。《500部落》是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出品的电视连续剧,曾经荣获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项——艾美奖。

彼得对印第安人音乐的创作灵感最初源自埃文·康奈尔的著作《晨星之子》。在此之前,彼得刚刚录制并发行了他的第一张专辑《等待》,这张专辑在业界好评如潮,同时在市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不过彼得真正希望的是这张专辑能成为他进入电影音乐创作的敲门砖。为此,这张专辑用尽了他抽屉里几年来积累下来的灵感片段。彼得说,那段时间他害怕过,也担心过,他不知道自己的灵感之泉是否已经干枯,不知道下一个灵感将来自何方。彼得迫切地需要寻找新鲜元素和新的灵感。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挣扎和沮丧之后,彼得的一位朋友将《晨星之子》送给了他。

“这本书彻彻底底地征服了我,书中涉及到了美国 19 世纪末印第安人的很多史实资料……读完这本书后,我既感动又愤怒,还有种挥之不去的怅然若失。当印第安人的传统遭到践踏时,当古老的智慧遭受贬抑时,不仅仅是流离失所的印第安人被剥夺了他们的古老文明,其实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所损失。”

彼得对《晨星之子》的强烈反应,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他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开始涉足印第安人音乐,试图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并尊重这一民族的传统,并对这种几乎被摧残殆尽的文明表达他的崇敬和怀念。这种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第二张专辑《逐一》,以及后来的音乐创作。

1997年,彼得发行了他歌颂土著文化的专辑《神灵之舞(Spirit Dance)》。正是由于这张专辑让他被《与狼共舞》的导演凯文·科斯特纳看中,从而有机会为这部1990年奥斯卡获奖影片中的火舞场景创作背景音乐。

彼得从小就亲眼目睹了父母积极参与20 世纪 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初的民权运动。一次,母亲在汽车保险杠贴纸上写上“好人不分肤色”,却有人在“不分肤色”上打了叉,并潦草地涂改成了“白人”两个字。尽管幼年的他尚不知道什么是政治,但他眼中的父母让他倍感骄傲,同时他也从中领悟了一些道理:人们永远也不应将宽容看作是天生的事情,而是要积极地去培养这种态度。

2009年3月24日,为了纪念国际奴隶制度受害者纪念日,联合国在纽约举办了“文化之夜”活动和一场名为“打破沉默,击鼓呐喊”的音乐会。彼得为活动谱写了一首新歌《血流成金》,并与塞内加尔裔的世界著名嘻哈明星阿肯一起合作表演,他希望以此提醒全世界,如今还有数百万人仍被当作奴隶被买卖,每年有数百万儿童受到强制劳动、性服务和买卖婚姻的剥削,并且敦促人们不要再对贩卖人口这种赃款数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全球性人权问题视而不见。

“如果我们结束了过去的大西洋奴隶贸易,那么我们也可以结束今天的这些。事实表明,我们还有希望,但任重道远。”

彼得不仅是音乐家,还是个慈善家。除了利用音乐唤醒人们关注世界和社会问题的意识之外,他还用实际行动帮助世界上那些依然生活在贫困、疾病和战乱痛苦中的人们。目前,他和妻子通过共同管理的诺沃基金开展了大量的慈善活动,将视角放在改善贫困地区女孩的生活水平,以及提高她们的生活能力上。

“对一个女孩进行投资,可能是我们能做的最有效的投资。”彼得说。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