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我眼中的彼得·巴菲特
2011-08-02 15:21

彼得·巴菲特,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三的“股神”沃伦·巴菲特之子,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与他那赫赫有名、无人不知的父亲相比,在中国,彼得的名字是陌生的。然而,2011年3月初,彼得·巴菲特的名字和他的新书《做你自己》像迎春花一样在国内各大媒体上竞相绽放,犹如回暖的天气不断升温。作为股神的儿子,他似乎总是笼罩在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光影下。人们免不了对他产生好奇,想看看这个“富二代”究竟是什么样的,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股神之子

2010年5月,作为《做你自己》的责任编辑,笔者最先拜读了这本书的英文版。那是第一次通过文字接触彼得。当时,我并不知道他长什么样,是个怎样的人。不过,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步入他的世界,来到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走进那幢已有50年历史的老房子,见到了他的父母和家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个充满浓浓爱意的大家庭,更体悟到了这个家庭所珍视、共享和传承的价值观。

 
作为股神之子,彼得的一切总是笼罩在神秘的光影下

这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彼得的父亲沃伦·巴菲特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他生活极为简朴,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喜欢亲自驾驶着那辆已经用了N年的林肯车去上班,饿了就去快餐店吃他最爱的牛排套餐。他极度享受工作带给他的乐趣,让他最开心的,并不是赚取了多少财富,而是从工作中获得的巨大满足。彼得的母亲性格开朗、宽容、耐心,并且非常慈祥,她总是告诉彼得,每个人都有你值得一听的故事,换句话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彼得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他从父母那里不仅仅得到了爱的滋养,更从中汲取了他人生中最核心的做人做事的价值观。

在家庭的熏陶和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下,彼得领悟到: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寻找属于他自己的道路和幸福,而非财富。彼得的父母身体力行,让他懂得:变得快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对抗失败的方法,只有靠自己才能找到。在彼得成长的路上,无论是上大学选择专业、还是辍学去从事音乐,彼得的父母都是放手让他独立思考与成长,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和真正的尊重与关爱。

生在这样的家庭,彼得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他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不是如何赚钱、炒股或是理财,而是做人的态度:你的人生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最终抵达了哪里!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支持着他一路向着他热爱的音乐事业不停地奔跑,尽管途中遭遇过负债累累、生活窘迫、事业低迷、良机错失,但他都独自挺过来了。从为商业广告编曲,到为电影配乐、再到荣获艾美奖,成为著名作曲家、音乐家和制片人……彼得对音乐梦想的执着,以及对人生信念的坚守,使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2008年,在一次对话人生音乐会结束后,彼得的一位朋友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书?你没发现你的故事已经蕴含在你的音乐中了吗?朋友的话点燃了他写作的激情。是啊,很多人见到他都会说:“你是巴菲特的儿子,可你怎么这么普通?”为此,他也曾困惑:“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个普通人,只是因为我姓巴菲特?”于是,他便想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写下来,让人们了解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其实就是一个每日为生活奔波的个体户、自由职业者,而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富少”、“阔爷”。

凡人

我真正结识彼得,是在2011年1月,他专程来北京与新世界出版社商讨出版事宜。

那天,我和几个同事一起来到他下榻的酒店。听说他刚下飞机不久,还没有时间休息,我们猜测他一定很疲倦了,会见的时间大概要推迟,怎么也得让这个“富二代”小憩一下吧。可是,出乎意料,没过多久,他便出现在大堂里,只见他高高的个子,上身着一件长袖套头衫,下身穿一条蓝色牛仔裤,脚登一双轻便的旅游鞋,笑容可掬地向我们走来。这就是那个“股神”的儿子?我不禁有些吃惊,因为他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唯有一头齐肩伏贴的卷发能让人感觉出他的艺术家风度。见面握手寒暄之后,他邀请我们去楼上的会议室,并主动帮我们提书稿,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亲切得就像一位久别重逢的老相识一般。

 
由新世界出版社引进的彼得新书《做你自己》在北京首发

3月14日,由新世界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做你自己》在北京首发。在杨澜主持的首发仪式上,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杨雨前、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等人分别致辞,祝贺彼得的新书登陆中国。随后身为音乐家的彼得·巴菲特与他的音乐搭档大提琴手联袂为大家献上了一首优美而舒缓的钢琴和大提琴合奏曲。

晚上,在庆祝新书出版的酒会上,大家纷纷拿着书围着彼得签名、交谈或合影,彼得一一满足大家的请求,积极配合,听从摆布,没有任何厌烦或怨言。那个晚上,他是绝对的主角,也是全场最忙的人,以至于没能吃上几口饭,只得靠喝水打发肚子。

随后,彼得一行前往成都、上海和杭州进行巡演和新书推介,与当地人互动,畅谈事业、财富、音乐、人生,以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每到一处,彼得都要为大家演奏几首他创作的音乐,每次他都会早早来到演出地点看工作人员调琴,并动手布置演出场地,安排设备,试音、调音和试奏。在杭州,演出地点就设在彼得住的浙江宾馆里,离西湖只有5分钟的路,有人建议他利用调琴师调琴的空挡去看一眼西湖,也算不枉来“人间天堂”一趟。可初次来杭州的彼得却笑着说:“不了,还是工作第一吧。”这句话一下触动了我的心弦。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似乎从他身上看到了沃伦·巴菲特的影子,也许这正是父亲对儿子言传身教的结果吧。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