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对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
2011-08-02 15:14 作者:文/本刊记者 唐书彪 赵亚媛 矫 枫

工程必须绕开文物

近两年来,一直是个疑团的曹操墓在河南安阳市被发现。考古队领队潘伟斌教授正是在从事对南水北调沿线文物点——安阳固岸墓地发掘研究时,得到了关于曹操墓的线索。

河南省历史悠久,是中国的文物大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河南省既有丹江口水库所在的淹没区,又有沿线干渠经过。据统计,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点330处,国家批复的文物保护项目273项,发掘面积85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4.45亿元。

王树山先生说:“河南省是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任务最重的省份。”为此,河南省文物局专门成立了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全省的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

2008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联合出台有关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文物保护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

王树山先生告诉记者,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规划论证阶段,已经出现了因为文物点比较重要而修改工程图纸让工程改道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点,也要赶紧停工上报。他说:“2008年,在安阳的二标工程段,发现了战国墓地群。我们就必须先让文物部门来进行挖掘,文物挖掘之后才能继续施工。类似的情况很多,由于文物保护,也经常影响工期进度。”

据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董睿先生介绍,截止到2011年2月底,河南省已完成228项地下文物保护项目的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发掘面积近8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8亿元,出土文物逾6万件。其中,鹤壁刘庄遗址、新郑唐户遗址等6个项目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1年,在加快库区文物发掘保护工作进度的同时,河南省还将促成南水北调博物馆建设,并完成地面文物搬迁复建和总干渠文物巡护等工作。

类似情况在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其他地方也有。据沈凤生介绍,东线和中线发现有文物的地方还比较多。如果是不重要的,一般是文物局来把文物挖掉,渠道还按原线路走。他说:“我曾经去看过,在郑州附近的新郑附近有一个遗址,属于不是特别重大的,我们就是给它挖掘之后,渠道按原线走了。”但是,也有例外。在山东,发现了一处很重要的文物。这处文物以前不知道,工程开挖之后才发现有个很大的城。像这种情况,工程就必须改道,绕过它,多花了不少钱。沈凤生说:“原来是直线,只有11公里,后来加了好几公里,而且是绕了之后,所有的东西都要调整,重新做设计、重新报批。”

 
干渠文物分布图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