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请您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赵世民:“十二五”期间,是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兵团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座谈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按照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工业化为先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发展思路,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构建五大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十个产业优先发展:一是构筑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发展体系;二是形成兵团优势矿产品资源转化体系;三是抓住国内产业转移机遇,加快纺织、服装,煤炭电力产业发展,以及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工业的发展后劲,构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四是构建工业快速发展的能源保障体系;五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为主导产业配套的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着力加快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氯碱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冶炼和加工、新型建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新能源等十个重点产业发展。
新疆兵团182团种植户正忙着收获留兰香
“十二五”期间,我们提出工业经济年均增长25%,力争到“十二五”末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0亿元,工业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今年1—5月兵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8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5,提高50个点,创历史新高。
新疆生产兵团不少农工纷纷购买国家补贴的农机具,准备春耕生产
要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抓住重点、突出特色,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使上下游企业互相关联,形成产业链延;相关产业互相配套和支撑,形成产业集群。新疆棉花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我们不仅要发展纺纱、还要加快发展织布、纺(针)织产品加工(包括成衣)以及机器设备生产制造业的发展。使棉花的本地转化率由目前30%提高到“十二五”末的60%。
今日中国:从去年3月底,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开启了援疆史上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面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程,此次兵团12个师也得到对口支援,您怎么评价援疆政策给兵团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赵世民: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从战略的高度将新疆潜在的产业发展优势与内地的市场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新疆的资源开发与援疆省市和企业的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合作发展中实现双赢,意义重大。就兵团产业来说, 规模小、结构单一、产品粗放、竞争力不强,仅靠自身发展存在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管理粗放、远离市场等问题。因此,对口援疆给兵团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能从多方面解决兵团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
新疆天业化工城全景
像农六师的大黄山煤矿,属于高瓦斯矿。针对矿井隐患,我们以前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进行专项整治;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引进了技术;与中国煤炭科学院抚顺分院合作,进行了瓦斯地勘;利用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对矿井瓦斯监控系统进行填平补齐等等,但是开采效率依然不高。近几年,我们与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合作,效益保持快速增长,职工工资显著增加,最重要的是提高了煤矿的综合管理水平,保障了安全生产。
企业援疆已成为兵团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兵团现阶段把产业转移作为企业援疆的切入点,作为实现兵团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精心谋划项目,积极寻求对接。一是围绕石河子、阿拉尔两大棉纺织基地建设,先后引进国内华芳、雄风、华孚等纺织知名企业集团,雄风、洁丽雅、华孚、弘生等印染、色纱、棉布、家纺等企业深加工项目也在实施中;二是发挥新疆煤电优势,引进山东信发和湖南曾氏集团,今年底将形成20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后续加工项目也开始启动;三是利用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与浙江锦江集团合作生产化肥;四是通过与内地优势企业合作,石河子、阿拉尔市光复新材料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多晶硅、有机硅、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等项目全面启动。五是贵航集团、首航节能、福建齐腾等企业在兵团工业园区设立企业,开发生产采收机械、电厂空冷和环保设备。
今日中国:您前面提到了城镇化将是兵团经济发展的依托,现在兵团已经有城市5座,请问如今城镇化的推进程度以及为兵团经济带来哪些发展?
赵世民:兵团已有5座城市,包括石河子市、阿拉尔市、五家渠市、图木舒克市,以及新近挂牌的北屯市。根据中央要求,计划每个师建一个市。石河子市是兵团城镇化发展的典范。第一,城市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没有城市二、三产业发展就失去依托;第二,城镇化的土地、税收等政策,有利于支撑兵团产业发展;第三,城市发展有利于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同时能够促进民生改善;第四,在新时期城镇化发展,形成大规模二三产业,为兵团屯垦戍边提供了新的实现主体和新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