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小支点撑起大舞台
2011-08-02 11:57 作者:文/本刊记者 张学英

商贸互市与口岸经济

“九十年代最初的那几年,是这里生意最火爆的时候。”浙江人刘云栋说。刘云栋精明的老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看好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哈国)的边民互市贸易,千里迢迢从东部沿海奔赴位于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现在,他们家在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商贸中心里拥有一个摊位。

 
霍尔果斯口岸的两个小游客 虞向军 摄

历史上,霍尔果斯作为贸易口岸曾经起起落落。早在公元1000年前后,这里已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集散地。在当代史上,它历经1967年的闭关、1983年的开放以及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运行边民互市贸易后商贸交易的火爆,然后在九十年代末再次沉寂,直到2002年,哈国公民可以免签证进入霍尔果斯口岸互市贸易区,再次激活此地的边民互市贸易,也吸引了国内外一批企业落户。从2003年起,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物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

2005年建成的霍尔果斯口岸国际商贸中心,建筑面积达25000平方米,市场内拥有1500多个摊位、可容纳中外客商8000余人在此进行交易,日交易额逾百万元。商贸中心里汇聚了来自中亚五国及俄罗斯、中国的商品,包括望远镜、手表、军刀、挂毯、香烟、工艺品等等成为中哈两国游客的购物天堂。

“这些现在都是义乌生产的,主要卖给中国游客。”浙江人刘云栋指着铸有列宁、斯大林头像的金属制品说,“七八年前,这些货还都正经来自俄罗斯呢,现在一方面义乌生产的价格便宜,另一方面从俄、哈进口货物也不容易了。”刘云栋说的不容易,指的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实行的关税同盟,自2010年1月1日起,俄白哈对外实行统一进口税率;2010年7月1日起,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率先取消关境;2011年7月1日起,俄罗斯与哈国取消关境。

 
兴建中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虞向军 摄

“上世纪90年代初和2003年前后,在这边经商的人是真挣了大钱的,有一定规模的大公司都能挣到上百万、上千万。不像现在,只能挣点小钱。”刘云栋说他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年能进账20万元左右。而影响生意的最主要因素却不是俄白哈关税同盟,而是越来越多从内地涌入的淘金者,“新进的人为了赢利,把价格压得太低,让所有人都没利可图。”刘云栋说,“俄白哈关税对于我们做进口生意的影响并不大,只是从以前的明进,到现在的暗进。对于他们做出口的人来说,影响是灾难性的。”

40来岁的简学平的抱怨印证了刘云栋的说法。做小家电出口生意的简学平无奈地说:“你看看,这么大的大楼里哪还有人气啊。”与国际商贸中心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冷冷清清,商户们无所事事,大多数都聚在一起聊天。“像我这样卖小家电或者份量重、不好携带的商品的人,一天能卖个1000元,就算是好的了。像卖衣服、皮包、轻型日用品的商户比我们要好很多。”

 
霍尔果斯口岸 虞向军 摄

与楼里的冷清成鲜明对比的是,交易中心外的广场上,数量众多的哈国人却在大包小裹地包装着一堆堆的货物。“他们都是带货的。”简学平说,“这些带货的,将从中国各地运至关口的货物全部拆散,然后由哈国人带入关。”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