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表达';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读者表达
2011年第八期 读者表达
2011-08-02 10:26

为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而自豪

「美国 胡天辉」

我是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目前暂居海外,但是心里时时刻刻想念着祖国,想念着党。在建党90周年到来之际,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心情格外激动。

在过去的9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论述,精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也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历经90年风雨洗礼依然充满生机,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未来将会取得令世界更加瞩目的成就。

另,我是贵刊忠实的读者,2011年第7期《中国共产党1921-2011》这组报道向读者展示了坚定不移、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党,我为中国共产党这90年的历程感到无比的自豪。希望贵刊以后能够继续报道这方面的内容。

 

追忆宋庆龄

「上海 冯满开」

在宋庆龄同志逝世30周年的时候,读了贵刊第6期刊载的一组纪念文章,勾起了我对这位伟人的无限思念。儿提时,我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一次次来到中福会少年宫,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读着《儿童时代》伴随我走过了童年时代;看着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我懂得了从小爱祖国、爱人民的道理;步入中年后,我又成了从《中国建设》(《今日中国》杂志的前身)到《今日中国》的忠实读者,从童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宋庆龄同志和她的事业影响了我的大半生。

宋庆龄,这位20世纪的伟大女性,在“为新中国奋斗”的同时,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对儿童工作呕心沥血,晚年的她曾自豪地说:“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在她的心中,她的一切努力和奋斗,无不是为了孩子,为了缔造未来,为了人类未来的幸福生活。她曾指出:“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等待的。”她的一生一直在努力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把儿童培养成肩负建设新中国伟大任务的生力军。今天我们缅怀她,就是要激励我们秉承宋庆龄同志的思想,将民族的未来与少年儿童联系起来,关心重视少年儿童事业。对少年儿童寄予诚挚的热爱,将这份爱世代相传,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我想起了她在1953年为无名烈士墓题写的诗句:“我们今天纪念过去,但也展望未来,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着明天,为了所有的人民。”是的,我们今天所做的努力,是为了我们的明天,也是为了祖国的未来。

 

中国红十字机构应理性看待网民意见

「江西 魏文彪」

7月4日,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在其个人博客发表博文,以个人博文形式,回答了有关中国红十字会及“郭美美事件”的一系列问题。在博文中,王汝鹏希望公众和媒体能够理性看待郭美美事件,真正从建设的角度为中国红十字事业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献计出力。

本人认为“郭美美事件”实际上很大程度与中国红十字会相关信息发布不够及时与全面有关。如果中国红十字会能够及时全面地针对网络传言发布相关信息,消除网民的疑惑,这些谣言也就会不攻自破,自然也就难以在网上广为传播。

虽然网络上针对“郭美美事件”确实出现了一些非理性言论,但是其中也不乏大量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如针对“郭美美事件”,不少网友提出中国红十字会应当加强对地方与行业红十字会的监管力度,应当对商业运作慈善项目行为进行规范等等。尤其是不少网友提出当前红十字会机构的捐赠管理工作不够透明,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所以屡屡爆出与红十字会有关网络事件的根源之所在。如果红十字会机构能够理性看待网民的意见与建议,吸纳其中的合理部分,不断改进自身工作,事实上不但会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红十字会机构所受到的质疑,减少来自网络对于红十字会机构的猜疑与批评。

 

应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

「湖北 郭文婧」

7月1日,复旦大学招办称,同城院校假冒复旦大学骗学生改报高考志愿。复旦大学教授冯玮发微博称这是上海交通大学所为。次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发声明称,有关“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论和报道影射了该校,对该校声誉造成极大损害,上海交通大学将对诋毁该校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学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争夺优质生源本身可以理解,但争夺生源一旦失去了“容”,就反映了大学的容量之小。

在国外,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高校,也有优质生源的争夺,但是它们从来没有因此而出现过闹剧。为何?因为学生来不来上学,不是所谓的“录取通知书”说了算的。学生可以怀揣两三个,甚至七八个录取通知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对高校的了解,经过综合权衡之后,从容地作出选择。在学生做出选择之后,“被抛弃”的高校也绝不会“恼羞成怒”,反而会对考生送上美好的祝愿,并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有机会重新“牵手”。

很遗憾,我们的考生没有这样的权利。他们只能获得一张国内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要么上,要么明年再来。于是,高校就理直气壮地抢生源。学校的招生宣传向来只强调往年的分数有多高,从来不说我们学校为何适合你、怎样把某某普通考生培养成了杰出人才的话等等。

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竞争,只有消费者有选择权,社会才会有质的进步和飞跃。要把中国国内名校建设成世界一流高校,经费投入固然不可少,但办学质量才是根本。赋予和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高校恐怕就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到提高办学质量上来了。到那个时候,不用招生宣传,生源质量也会很好。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