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健康
食物祛斑无奇效
2011-07-20 16:22 作者:文/顾中一

拥有嫩白如雪、晶莹剔透的肌肤是许多爱美女性的心愿,眼下时逢盛夏,防晒霜、墨镜、大檐帽、遮阳伞成了许多人出行的必备品,可即使全副武装,在室外玩得兴起也就难免疏于防晒,回到家中发现脸上现出点点晒斑,原本愉悦的心情顿时便会跌倒谷底。

对于消除色斑,很多人首先寄希望于价廉物美的食疗,注入绿豆红豆百合粥、丝瓜茯苓汤、银耳樱桃羹的祛斑方子不一而足,还有人建议少吃深色食物、避免吃感光蔬果等等。然而,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

晒斑由何而来?

健康人脸上的色斑以雀斑、黄褐斑、老年斑为主。老年斑往往与衰老密切相关,不常见于中青年。雀斑则有遗传倾向,儿童时便可出现,青春期达到高峰,有些人的雀斑会随着年龄增长消退。

健康青年女性人群中最常见的是黄褐斑。有些女性在怀孕3、5个月时脸上就开始出现斑点,其实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作祟,属正常现象,只要过了这个阶段自然就恢复了。其他情况下,黄褐斑一般只出现在面部,与紫外线造成的黑色素沉着有关。

黑色素细胞位于皮肤表皮与真皮层间基底细胞层之间,每当受到紫外线、遗传、疾病、内分泌、药物甚至辐射的影响,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就会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形成多巴,进而转化成黑色素。接下来这些黑色素会被包裹成黑素小体,在表皮细胞中当作“砖头”一样地堆砌起来,保护细胞核中的DNA抵御紫外线的伤害,“砖头”沉积下来也就形成了色斑。因此,肤色变黑是人体的一种自然保护作用。白化病就是由于遗传问题体内没有酪氨酸酶,无法合成足够的黑色素而引起的疾病。

对付色斑找对方法

色斑大多数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角质层将其移出而淡化,然而如何对付剩下的顽固分子,始终是美容界的一大难题。有些情况下,连激光、药物治疗的效果都不太理想。所以,应对色斑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代替黑色素的功能来预防黑色素的产生,或者在黑色素沉积的过程中采取行动。

食物是人体与外界物质交换的主要来源,选择食疗,尤其是求助于保健食品的人,就是希望丰富的营养成分对肌肤起到修复的作用。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C有助于皮肤再生,维生素C除帮助胶原蛋白生长外,与维生素E一同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如果同时能做到营养均衡,自然气色会好得多,对紫外线损伤的抵抗能力也会增强。连卫生部也认可了数百种保健食品有“祛黄褐斑”的功效。

然而,保健食品之所以需要严格申报,是由于它们大多采用特殊的配方和工艺,原料多是些常见于中药的成分,即便这样它们也仍然是保健“食品”,达不到药品的级别。相比之下,网上推荐的那些祛斑食谱(粥、羹、汤类)其实只是水分多一些,不但口服后难以影响到络氨酸酶活性,加工过程中各种抗氧化成分也会大量损失,只能算是一份可口的食物,并不具备“祛斑”的效果。

过于相信这些食疗祛斑的方子反而影响了饮食平衡。因此,只要保证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特别是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即可。

吃芹菜会变黑吗?

感光食物的概念渐渐为人所知。木瓜、芹菜、莴苣、油菜、茄子、紫菜、菠菜、韭菜、红豆、芒果等,都算感光食物。这是由于这类食物中含有一类叫做“呋喃香豆素”的物质,口服或者外涂会增强对于紫外线的敏感性。有些中草药中这类物质的含量很高,有时候煎液不小心喷溅在皮肤上会诱发植物光皮炎,严重时造成色素沉着和斑片。

实际上,以“呋喃香豆素”含量最高的芹菜为例,即使我们一次吃上半斤,都不会出现变黑的问题。

至于吃黑色食物会变黑,白色食物变白,长斑的人不能碰咖啡、巧克力、深色肉类甚至酱油的类似说法,实属无稽之谈。脸色变黑其实更可能是缺乏休息、老化角质增多形成的“面色晦暗”。

已经透出来的色斑潜伏在真皮层早已不止一天了,祛斑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工商部门年年都会发出警告,不要相信街头美容院或小店推出的快速祛斑法,一些祛斑药膏中往往含有汞、铅等有毒有害物质,短时间内确实会有迅速美白的效果,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反复,且脸色比使用前还要黑,有些含有激素的药膏甚至能使人毁容。这些物质还会对肾脏有着永久的毒害作用。

脸上长了色斑,最理智的做法是保持心态平和,平衡饮食、保护肌肤,严重时即使就医,不可心急。盲目寄托于食疗,很有可能适得其反,或由于无法尽快见效而感到挫败。

就算是一时无法赶走色斑,也要乐观,万万不可失了自信。就像英国歌手娜塔莎·贝丁菲尔德在她的歌词中所唱:“脸上要是没有了斑点,如同天空中看不到星星,接受自己,我不会浪费哪怕一分一秒。”

顾中一: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 医药生命科学专业网站“丁香园”营养版版主

        多家学术机构网络负责人、培训学校讲师

        北京电台客座嘉宾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