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后
2011-07-20 15:16 作者:文/本刊记者 安薪竹

打击仍需加大力度

媒体和公众不断追问的问题是:食品安全为何屡禁不止?何时才能根治?

罗云波对本刊记者说,由于中国人多,食品安全链条长,从业人口多,经济水平也有限,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相对较大。

“食品安全问题无国界,世界各国都会面临,例如目前欧洲爆发的大肠杆菌疫情,同样是在食品安全卫生方面出现了问题。”罗云波说,“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没有百分百的安全,需要投入百分百的努力以减少发生的几率,并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他认为,对于危害人们健康的非法添加物,要坚决打击。

今年以来,围剿食品安全犯罪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一批违法犯罪者受到惩处。各级公安机关侦办的食品非法添加案件已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仅各地公安机关立案侦办的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案件就有5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

中国的法律对食品业乱象也做出了回应。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第八条,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处罚起刑点从“拘役”提高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单独列明食品安全监督渎职犯罪,并规定了比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更重的法定刑,将最高法定刑从7年有期徒刑提高到10年。今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37件57人。

2008年发生“三氯氰胺”事件以后,《食品安全法》应运而生,但实施两年多来,尽管食品安全已经有法可依,但在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由于食品安全法还没有与民法、刑法很好衔接,目前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惩罚力度不够。只有加强处罚才能使违法行为有更高的犯罪成本。”罗云波说,法律要不断研究新的社会问题,体现与时俱进。

在侦办食品安全案件过程中,同样存在惩处力度不够的困境。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徐沪表示,目前,在一些基层的司法机关中,还存在着明显的认识上的偏差。他举例说,如今年5月,某地基层法院判决的一起销售非法添加“瘦肉精”的饲料的案件中,犯罪分子售出的“瘦肉精”足以饲养上万头猪,但是4名主犯只被判了轻刑、缓刑,理由是涉案人和受害人达成了和解。

徐沪说:“这样的打击力度,违法成本就太低了,也使得潜在食用含‘瘦肉精’的肉制品的消费者,无法得到法律上的真正保障。”

据了解,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遵循的科学依据,符合世界通行的标准要求,甚至高于其他国家标准。例如在中国“零容忍”的瘦肉精,在美国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存在的;中国将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纳入监管范围,而日本只有400多种。虽然这样的做法成本比较高,但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儿。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