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书信里的伟大女性
不是职业女权运动者,却诠释了20世纪现代女性自我解放的路径。在宋庆龄给私人朋友的书信中,服饰、化妆品、美食、节日、孩子、美景、年轻人的感情等话题俯拾皆是。
作为对宋庆龄的纪念,她的生前好友邓广殷携家人将珍藏多年的宋庆龄在1970年至1980年间写给他们的近200封亲笔信,捐赠给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捐增书信的邓广殷在书信集上签名 张洪 摄
邓广殷是当年香港唯一受邀赶往北京随伺在宋庆龄病榻一侧的人,也是当年宋庆龄托付遗嘱的人。
邓广殷称捐赠书信原件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因为这样做是最尊重宋庆龄意愿的”。
作为宋庆龄的第三代友人,邓与她通信长达10年之久,“对她有深厚的尊敬与感情”。
“从宋庆龄的信中,我能感受到,在她的心里,北京是工作地,是‘官邸’,上海才是她真正的家。”邓广殷说,因为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从宋庆龄内心而言,北京是一个易让她伤心的地方”。
上海是宋庆龄的出生地,她生前多次表示去世后要安葬在上海父母身边。当年父亲宋耀如买下了偌大的一块墓地,并辟有8个陵位,最后,作为儿女,只有宋庆龄一人与父母葬在一起。
作为宋庆龄非常信任的晚辈和友人,在与她多年的通信与交往中,邓广殷说,他能深刻体会到她对上海以及上海寓所的这种特殊的感情,“相信她也希望自己的遗物最终能放在自己最眷恋的家里”。
这批书信,透露出宋庆龄生活的诸多细节,如请邓广殷代买吉百利苦味巧克力块和荷兰“Hopjes”糖、感谢邓广殷及夫人帮其寻找海军蓝围巾、用桉树嫩枝浸泡后煮水洗澡、喜欢吃面包喝咖啡时伴英国青梅酱、跟好友一起分享“电影马拉松”等等,用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刘俊凤的话来说,这些信“亲切随和,琐碎细腻”。
研讨会期间,还首次发布了《宋庆龄致陈志昆夫妇陈燕书信选编》,该书在研讨会的前一天才开始印刷,直接吐着墨香送到会场。由宋庆龄陵园管理处编撰的《为了永恒的纪念》一书,也在期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以权威人士口述历史的形式,展现了宋庆龄晚年的生活状况,以及逝世前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