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政府2007年所做的调查中,有91%的港生婴儿的内地父母表示,会把婴儿带回内地;而有58%的内地父母表示未来会把孩子带回香港。但近两年则缺乏确凿的统计和调查。不少香港议员建议,政府应该尽快直面这个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为未来的住房、教育、就业等政策做好准备。
现实的个性化选择
学者们就赴港生子的人权、法律意义争论不休,而普通家庭则只从最现实的角度考量,即是否值得。
记者发现,近期赴港生子中介公司的广告开始登上国内一些著名网站,手机短信也不时收到这类广告,但在各种母婴及赴港产子相关论坛上,也出现了不少反思的帖子。
某论坛里,一位准妈妈发帖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已经去香港进行一次产检,交了押金,但在朋友的一片反对声中又纠结了。”她和丈夫均为北京户口,有相对稳定的工作,除了怕太折腾以外,她“还怕在孩子前途的选择上,掺杂了太多自己对内地现状的不满。对香港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水准可能过于想当然,对香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确实缺乏深入了解”。
跟帖的网友分成两派,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当内地与香港经济差距日益缩小,内地某些地区开始实行以本地户口为准的房产限购令时,赴港生子的意义在未来还有几分?
“现在,内地和香港之间经济水平、福利待遇的差距日渐缩小,香港大学也已从内地招收学生,我想也许当孩子长大之后,香港居民身份的优越感恐怕早已荡然无存。”一位网友说。也有珠三角地区的网友,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考虑赴港生子,更不会考虑移民,理由是香港的生活舒适程度不如内地较发达的城市。
是否赴港生子终究是每个家庭自己的选择。正如一位教育学者所说:“这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但父母们应该想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一位沈阳的准妈妈在她的博客里,十分认真地做了一个表格,从费用、生活条件、教育水平、自己和丈夫的事业等方面,详细比较了赴港生子、赴美生子与在内地生子的好处,但最终让她下定决心在内地生的理由,却与那个表格无关:“我想给她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她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呵护之下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