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社会
“赴港生子”再引争议
2011-06-21 10:34 作者:文/本刊记者 龚 寒

家住天津的Helen,为早在半年前就成功赴港生子感到一丝庆幸。因为近来香港方面全面收紧相关政策,让有意前往却尚未订到床位的内地产妇颇为心焦。

香港医院管理局(以下简称“医管局”)宣布,从4月9日开始直至今年年底,香港的公立医院不再接受非本地孕妇的预约。4月29日,医管局出台七项有力政策,其中最核心的是,内地孕妇赴港生子最重要的证件——预约入院证明书——今后将由香港卫生署统一发放,以便统筹数量。

床位难约

事情的起因是香港八大公立医院妇产科医生在清明前夕联合发表的声明。该声明认为,激增的产妇已经令产科不堪重负,进而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要求限制内地孕妇赴港生子。不少公立医护人员跳槽到待遇更丰厚的私立医院,加剧了公立医疗资源的紧张。

随后不久,数十名香港孕妇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上街头,高喊口号“要生仔,无床位”,向政府抗议示威,要求政府限制赴港生子的内地孕妇人数。

这些事件的导火索,是近年来内地赴港生子人数的激增。据香港统计局统计,2007年内地孕妇所生婴儿为2.7万人,占香港新生儿的39%,此后逐年递增。2010年,香港一共有8.85万名婴儿出生,其中内地孕妇所生的婴儿占46%,超过4万人。

这波持续数年的赴港生子大潮,扭转了香港妇产医疗资源相对宽裕的局面,引起了相当一部分本地人的不满。

“之前,本地人生孩子约床位连一两个月都不需要提前,现在可能提前六个月都订不到。”香港立法院医学界别议员梁家骝说。

新政策颁布后,办理赴港生子的中介公司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中介费用一路飙升,部分涨幅超过一半。以往包括产费和中介费总共5万~8万港元的标准套餐早已难觅,可供选择的只有10万港元以上的高价豪华套餐。“最高的达到25万港元。”一位知情人士对本刊记者说。

 
来自中国内地的地产投资者助推了香港私人住房价格的升势

记者以“赴港生子”为名咨询了多家中介公司,均被告知当前床位异常紧张,预约已经排到了明年的1月中旬。这意味着,如果有赴港生子的打算,最迟要从怀孕1个月开始预约,甚至还未怀孕就要在中介公司预约。

“如果超出了这个时间,那不好意思,我们帮不到您。”一位粤语口音浓重的中介人员非常肯定地对记者说。

“为了孩子的未来”

对于香港人的不满,阿强的理解是:“法不禁者,视为可为。内地和香港政府既然不反对赴港生子,大家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住在深圳的阿强,是一个5个月大“港生宝宝”的父亲,同时也是某“港生宝宝”QQ群的群主。该聊天群聚集了四百多位全国各地的“港生宝宝”父母,共同讨论孩子出生、上学、生活等各项事宜。

 
内地游客在香港旅游购物拉动了香港经济

“以前去香港生二胎的人居多,但现在赴港生子的人,更多是为孩子的未来考虑。”阿强说。

阿强所说的未来,指的是一个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这也是赴港生子者最主要的目的。它意味着享有免费的医疗、12年免费且国际化的教育、100多个国家免签证以及其他有机会申请到的社会福利,例如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简称“综援”)、公屋等;还可以凭借“侨生”身份更加容易上内地大学。此外,当事人满18岁后,其父母在内地又没有其他子女的,可以申请移民到香港。

这些共同构成了中介公司口中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抵得过1000万(投资移民)”,让许多内地准父母怦然心动,也折射了内地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足。

未来阿强打算让孩子去香港读书,并由早年移民到香港的父母和亲戚照顾。但不是每个“港生宝宝”的父母都像阿强这样,具备将孩子留在香港的条件。

根据政策,“港生宝宝”父母的探亲签证最多只能在香港停留3个月且不能打工,陪读花费甚高。矛盾的是,如果将孩子带回内地抚养,则基本上脱离了香港的教育和医疗福利,上学需要缴纳借读费,或者只能去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