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帮助项目都不是永远的。”保罗说,“NGO(非政府组织)就像是观音菩萨,教人自助,然后消失。”
他反复强调,自己在西藏的行为完全是为了快乐。“这不是付出,而是快乐。我从中得到的更多。我是为了开心而从事这个工作。”
为了维持盲校的日常花费,萨布瑞亚和保罗每年飞来飞去到各地募捐。虽然拉萨是萨布瑞亚夫妇每年都要回来的地方,但是他们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他们喜欢“撒手”的感觉,因为过去只能呆坐在家里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如地掌控学校的财务和教务。
毕业的时候,吉拉哭着请求萨布瑞亚不要让她离开。“对我们来说,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家,没有人想毕业。”吉拉说。
毕业后的孩子们,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有三个学生在拉萨开起了按摩诊所,一个学生开了一家盲文印刷厂,甚至有人雄心勃勃做起了生意。还有人像吉拉一样选择留校。
在盲校生活了一段时间,来自四川的男孩恩玛生出这样的感想:失明是一次机会而不是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