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最早的一批农村留守儿童相比,如今的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已经不是物质上的帮助。
奶奶的烦心事
今年60岁的李玉萍,家住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松林村。她和8岁的孙子在一起生活,儿子和儿媳在孙子8个月大时就去浙江宁波打工了。提起她8岁大的孙子张子阳,李玉萍喜爱的心情溢于言表。她告诉记者,张子阳是个性格开朗的男孩,上幼儿园时就经常上台表演唱歌、跳舞,现在上小学了,学习成绩也不错。
每天李玉萍都接送子阳上学,对他的学习要求也很严格。她要求子阳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才能去玩耍,而当他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李玉萍也会想办法找人来辅导。李玉萍说,下半年子阳就上三年级了,而他在数学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暑假的时候想给他报个辅导班。“当初对自己的儿子要求都没这么严格。”李玉萍感慨道。
20名贫困留守儿童高兴地捧着爱心人士赠送的新书包和文具盒
“有时孙子很不听话。”李玉萍说。尽管跟她生活在一起,但是,有时候她说的话对子阳来说并不是那么有效,这时候,她就会打电话给儿媳,因为孩子的母亲“说话比她管用”。
儿子和儿媳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回家。而每次他们走后的那几天,是孙子最难带的几天。子阳总会不停地哭,情绪很低落。每次,李玉萍不是给他买零食,就是带他去亲戚家串门,转移他的注意力。
“其实,每次看到孙子伤心,我也很难受。”李玉萍说,“我只有一个儿子,和孙子一样,我也想念他们。”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一年可以给家里增加四五万元的收入,而如果他们俩留在家里干农活,全家人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万元。仅从经济上考虑,她支持儿子和儿媳外出打工。但李玉萍也承认,这种分离之苦对孙子来说太过残忍,她希望儿子和儿媳能多回来看看孩子。
镇上的有些老人就没有李玉萍那么幸运,毕竟,张子阳是个好学生。有些上初中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和他们生活的爷爷奶奶岁数都比较大,他们有时会很叛逆,经常去网吧玩游戏,或者逃课去山里玩耍。家里人对他们毫无办法。对此,李玉萍也有自己的担忧:“现在子阳还小,有心事还会跟我说,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以后恐怕我也管不住他。”
李玉萍说,儿子和儿媳打算明年回合肥打工,还想在那按揭买套房子,这样离家近了,照顾孩子也方便些。
活动室的角色
平时张子阳有空时,会去镇上的“留守儿童活动室”活动,李玉萍对此很赞成。“可以看书也可以打球,选择挺多的,重要的是那里有其它孩子陪他一起玩,不会那么闷。”李玉萍说。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留守儿童活动室”于2010年9月建成,据活动室管理员徐先贵介绍,建立活动室的经费来源除了省、市财政部门对全省每个活动室下拨的2万元配套资金之外,还有县委县政府给每个活动室下拨的1万元建设资金,而镇里主要在场地、硬件设施方面给予支持。安徽省妇联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308所乡镇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 2010年首批建设400所。
陶亚东,陈胜华,李云,陶佳佳(由左至右)等 陈 君摄
活动室环境整洁,设施齐全。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放映室、电脑学习室等一应俱全,活动室还安装了“亲情电话”,孩子们可以免费使用。与活动室配套的操场也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再过几个月就能建成使用。“到时候,孩子们也有自己健身的场所了。”徐先贵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