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宋庆龄最后的时刻 ——私人摄影师用镜头记录历史
2011-06-20 15:33 作者:口述、供图/周幼马 整理/张洁明

5月29日晚上,我正在楼下待命,忽然警铃大响,刺耳的铃声带着不详的预兆,我急着跑上楼,往日安静的卧室一下子嘈杂起来,宋庆龄床的对面站着一排束手无策的中央保健局领导,护士长正在给她做人工呼吸,进行最后的抢救。从大家焦急的眼神中,我知道这可能是最后的时刻了,我强忍着难过用照相机记录着当时的情景。座钟停在了20时18分,我为首长拍下了最后的照片——她和她的心脏监视仪,影屏上的光点拉成一条直线。专家们尽了一切努力,没能挽留住她老人家。

按照事先的准备,宋庆龄的遗体被抬到了楼下。十几分钟后,在宋庆龄寓所楼下的客厅,五十多位中国最高层领导人、宋庆龄的亲属、外国生前友好人士都来这里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我拍下了这一历史性的场面。

当晚,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发布公告,极其沉痛地宣布宋庆龄逝世,同时成立了包括邓小平、胡耀邦等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的393人的治丧委员会,按照事先的准备,全国下半旗,举行国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最后的告别仪式。

6月2日是宋庆龄遗体火化的日子。18时,从人民大会堂到八宝山的路上站满了自发前来送别的人群,直到天黑后,载着灵柩的大轿车才到达八宝山。中央美术学院的司徒教授为宋庆龄作面模,作为宋庆龄标准骨骼的样本留给后人。

6月3日16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万人参加的宋庆龄追悼大会。

安眠于上海

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宋庆龄骨灰盒静静地安放在人民大会堂。6月4日清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宋庆龄的亲友在这里举行了最后的告别仪式。接着宋庆龄的骨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礼兵护送到北京西郊机场,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彭真等到机场送灵。宋庆龄的骨灰在邓颖超、乌兰夫、廖承志、陈慕华等人的护送下乘专机移送至上海安葬,上海市的领导还专程到北京迎灵,宋庆龄的亲属和生前好友等都同机到上海。我作为摄影记者,也随机到上海参加安葬仪式。

 
宋庆龄骨灰在上海万国公墓宋庆龄家族墓地安葬

在上海,宋庆龄的灵车由迎灵队护送,缓缓从虹桥机场驶向西郊万国公墓宋氏墓地,灵车所到之处人山人海。

当时的万国公墓(现为宋庆龄陵园)很简单,宋氏家族墓地也不大,但整修一新,墓地周围环绕着苍翠的松柏和冬青,庄严肃穆。墓地中间是宋庆龄父母的合葬墓,墓碑上镌刻着宋家6位子女的名字。宋庆龄父母墓的东侧是宋庆龄墓,西侧则是宋庆龄的保姆李燕娥的墓。宋庆龄的遗像矗立在墓地前方,两侧摆满花圈,宋庆龄亲属的花圈摆放在墓穴的前面。

葬礼开始了。宋庆龄的骨灰盒由解放军礼兵安放进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墓椁。随后,邓颖超、乌兰夫、廖承志、陈慕华和上海市负责人、宋庆龄的亲属、生前好友等缓步绕墓一周,把一朵朵宋庆龄生前喜爱的黄色香石竹花轻轻地放在她的墓前。我拍摄下这历史性的场面。

在我逝去的年华里,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日子是担任宋庆龄的摄影师。作为她的摄影师,我真实记录了她生命中最后的时刻。

(张洁明 宋庆龄陵园管理处研究室主任)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