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水磨:川西古镇的灾后重建样本
2011-06-20 14:04 作者:文/本刊记者 张 娟

“村民都不知道怎么办时我带头搞起来,现在村里已经有二三十家跟着搞了。”余平良高兴地看到,老街又热闹了起来。“以前的老街是住家老巷子,没什么商机,房租每年三四百块钱,现在商铺每平方米月租金就得五六十元。”他介绍说,地震前老人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是2380元,去年达到4350元,2011年要力争达到6000元。现在全村除老、病、残等无法就业的人外,基本上都实现了就业。

“在家就能挣钱,谁还出去打工”

25岁的王敏投资5万元在禅寿老街开了一家专卖当地山货土产的小店,弟弟、弟妹都在店里工作,路过小店能闻到花椒的麻味。王敏告诉记者,从现在的情况看,生意还可以,20多平米的小店每天的营业额能到五六千元。

 
游人如织的禅寿老街

王敏是在地震后回到家乡的,之前在都江堰打工,帮人家卖手机,每月也就挣个几百块钱。“你看她多厉害,一下子从卖手机的变成老板了。”在后面柜台分装花椒的弟弟不忘调侃一下姐姐,看得出他们合作得很愉快。姐弟俩都感到3年来水磨的变化,最主要的是见了不少人,长了很多见识,水磨人的生活发生了不少变化。

王敏印象最深的是来援建的佛山人。“有一天,看到我家门口的工地上有个人干活,裤腿撸得老高,觉得很好笑。后来镇里新建成的大桥剪彩时,才发现那人是佛山市的一个领导,我们还以为是打工的呢,那么大的官儿,半点架子也没有。”而提起温总理来水磨,王敏很兴奋,“他去了离我家不远的任记茶楼,路过我家店子的时候,我就使劲拍手,把手都拍麻了,后来温总理走的时候,我们又追着他走了好远,直到他车子走得看不见了。”以前只能从电视上看到的人,现在在水磨都看到了。

王敏注意到,很多像她一样原来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在家能挣到钱,没人愿意出去,因为在外打工很不容易。她发现就这两年的功夫,周围亲戚和镇上的人好多都买了车,“都是十多万一辆”。王敏的弟弟更热衷于名牌服装,王敏笑他过去随便有件衣服穿就行了,挣了点儿钱就开始赶时髦。

结束采访时,王敏从摊子抓起几个核桃非要让我带在路上吃,并邀请我“下次还来耍”,久违的纯朴让人倍感亲切。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