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特稿
为什么要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来
2011-06-15 15:12 作者:本刊记者 唐书彪 赵亚媛 矫枫

第二个难题是高填方渠道。照理来说,这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是高的填方穿过城市就有大的问题了。担心因突发事件发生渠堤溃决,影响城市。关键是河道太大,地上大河,一天到晚每秒几百个流量通过。像这样的问题如何保障做到万无一失。为便于调度,要将中线总干渠1000多公里的渠道分隔成若干段,用节制闸分开,每个渠段约20公里,大概有60个渠段。这20公里渠段在通过河南省焦作市附近大概有500万到700万吨水,足够淹没整个城市,一个渠段就相当于一个很大的水库。

第三个问题是地下水。现在存在过度开采地下水的情况。这样的话,有可能建工程时挖开来,地下水位很低,但到了汛期,地下水又冒上来。地下水位的预测如果太高,工程量就太大,预测太低,突然水要上来,工程就要垮。所以,对地下水位,要有一个适度的预测,。

以上是目前我们正在处理的三大技术难题,现在很快都要解决。

第四是移民问题,干线和库区,中线和东线总共有45万移民。征地移民工作难度大,截至去年年底,累计搬迁21.9万人,完成49%。搬迁总体平稳,实现了和谐搬迁,并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移民是长期的问题,需要长期关注长期帮扶。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贯彻有关移民征地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耐心做好移民群众的思想工作,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地处理和解决好征地移民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好移民及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做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第五个就是污水治理问题。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的治污工作时间紧,实现水质保护目标任务艰巨。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东线治污和中线水源地保护,促进治污保洁工作顺利进展。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东线治污规划是正确的,实施方案中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下一步主要是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调整、运河船舶污染治理及水源地保护成果;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及湿地建设工作。

可以带来多种效益

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分为东、中、西线三部分。东线工程是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从长江中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至天津和山东烟台、威海等地。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穿越黄河,流入北京和天津。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据沈凤生介绍,目前南水北调开工的是东线一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这两个工程能够受益的人数不少于1.1亿,涉及地级以上城市42个,县级以上城市211个(占到中国县的十分之一)。“供水量是非常大的。”沈凤生说。

与中国另一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主要是供电与防洪效益不同,南水北调主要解决人与城市的用水问题。沈凤生告诉本刊记者:“南水北调的直接经济利益不像三峡工程那么大,但解决了北方很大一块地方的基本用水问题以后,也是间接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否则没有水,经济发展没办法考虑。”

尚未动工的西线工程不同于东线和中线工程。沈凤生说:“东线、中线的水是直接进城市的供水管道;而西线工程的水调过来后是直接进入黄河,通过黄河,解决黄河上、中游的青海、甘肃、宁夏等省份的用水问题。”

沈凤生表示:“南水北调三条线打通后,将和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使各流域的水连通。”

在沈凤生看来,南水北调工程产生的效益是多重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和东线一期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东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完工通水,受水区包括山东、江苏省的22个地级市及其辖区内90多个县,多年平均抽江水量将达到87.66亿立方米。中线一期工程的受水区有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河南、河北省的17个地级市以及辖区内100多个县。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通水,多年平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

“东线、中线通水后,可基本缓解这些城市的用水。当然,每个城市的供水不是100%靠这条线供水,这条线只是提供城市缺水的部分,所以我们叫缓解。”沈凤生解释说。农业基本上保留原有的供水量。他指出:“很多城市以前挤占了农业生态方面的水。以后,城市使用南水北调供过来的水,同时把挤占农业生态方面的用水还回去。还回农业生态的水量,经过我们的估算,达到五六十亿,对农业和生态用水也是很大的缓解。”

在解决人的用水问题这一重要的社会效益之外,东线、中线工程还具有很大的生态效益。沈凤生告诉记者:缺水较严重的区域往往地下水抽得太厉害,容易形成了很大的地下水漏洞。比如,北京挖地铁,基本上见不到水,而广州挖地铁就难多了,因为地下都是水。“华北的地下水可以说是世界级的大漏斗。地下水产生漏斗之后,很多地方的海水会进去,地表污水也会进去,这些都是很麻烦的事情。南水北调的水过去之后,就可以限制地下水的抽取,缓解地下水漏斗”,他说。

当然,南水北调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外,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国家对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每年可以拉动GDP增长0.2到0.3个百分点。通水后,北方地区增加水资源供给,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500亿元,每年可增加就业人口50到60万人。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