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城镇发展新格局
十年浩劫的特殊历史时期,新轻工业城市并没有按照预想的轨迹发展。在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成立前,八一镇道路总长只有12公里,建筑面积只有15万平方米,全镇基本没有楼房。交通条件较差,地理位置相对封闭,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条件极大地制约了林芝的经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实行,八一镇急需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空间。
1986年2月,林芝地区恢复成立,林芝地委、行署制定措施,创造环境,努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经过10年的建设,基本上搭起了城市的结构框架,道路网络依据规划基本形成。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全国再一次吹响了支援西藏的号角,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和福建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林芝全方位的援助。如今八一镇已经变为一座道路规划整齐、基础设施齐备、经济繁荣的现代化藏地小镇。
岁月流转,当年的小战士也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如今退休的江白最喜欢沿着八一镇南北向主干道——八一大道——信步闲逛。“看,前面那个乐百楼商场就是当年的贸易公司;林芝县小学也比以前的地方大多喽;那个两层的中国银行就是当初的大礼堂。现在的年轻人看电影都要到数字电影院,镇上年轻人上朗玛厅、泡酒吧,追赶时尚潮流的劲头十足。”江白感慨道。
八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不但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还为繁荣周边农牧区经济搭建了平台。如今它已经成为重要的藏东南物资集散与交易中心,很多货物都是从拉萨、成都甚至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运来的。八一镇周围各县的手工艺品及各种物资也通过八一镇流向全区。祖祖辈辈居住在大山里的农民,在集镇上把山货和农产品变为现金,再换取和购买自己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品。牧民们不但物质生活丰富了,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