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高原小城的60年
2011-05-16 11:35 作者:文/本刊记者 李 媛

对着“黄冈小状元”这样内地孩子才有的作业本,扎西拉姆承认:“她们的课我补不了,她们学得太深了。”

倘佯于林芝这片绿色的土地,你一定会惊诧于大自然给她带来的盎然生机。茂密的森林、陡峭的峡谷、奔腾的江河、高耸的雪山、碧绿的草地,再加上独特的民俗风情,使置身于此的人们仿入画中。

 
西藏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八一镇

位于川藏公路要塞尼洋河畔的八一镇是林芝行署驻地,林芝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距离拉萨400公里。镇上风格各异的楼房鳞次栉比,条条大道宽敞整洁,镇区藏饰商店林立,各式各色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夜幕降临,霓虹灯闪烁着现代都市的色彩。然而,谁会想到,60年前的这里却是一幅寸草不生、荒凉孤寂的景象。

“当年,我们刚到八一镇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乱石堆,没有一间房子,没有一户人家,当地的农牧民都住在山上。原来山上有一个冰湖,一次巨大的洪水把山上的石头都冲了下来,从此再没人敢住。”曾任塔布和工布地区工作人员的江白说。

江白,1945年生于林芝。1959年,13岁的他参加革命工作,见证了八一镇从乱石滩到繁荣之地的沧桑巨变。

“八一新村”的诞生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五十四军两个师先后进驻八一镇现在所在地支援建设。几间营房、一所野战医院便形成“八一新村”,这是八一镇的雏形。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战士们开垦荒地,搬开石头种庄稼,解决物资匮乏的窘况。“那时候,每周五是劳动日,书记们负责挑粪,年轻战士们负责翻地。每人都有向厨房交粮食的指标。水是从山上引下来,水质很好。”江白说。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战士们经常背着被褥和粮食住到最贫困的农牧民家里。“刚开始老百姓都吓跑了。有户人家,家里只留下一个哑巴。后来看见战士们做的都是帮助他们的好事,就慢慢信任我们。老百姓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就叫我们‘菩萨兵’。”江白说。

昙花一现的新轻工业城市

1964年,中央取消林芝专属行政划分,将其并入拉萨市管辖,利用林芝地区资源优势,计划将八一镇建成一座新轻工业城市,毛纺厂、火柴厂、造纸厂纷纷建立。

1965年,八一镇镇政府正式成立。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公安局、粮食局、邮电局、人民医院、礼堂、贸易公司和学校应运而生。镇上还修了一座500万千瓦的小型水力发电站,结束了人们利用蜡烛、清油灯采光熏黑屋子的历史。

镇里人口也慢慢多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机关人员、企业员工及其家属。

 
江白夫妇

江白至今还保留了一件当初拿着布票到贸易公司买毛料做的衣服。每有正式活动,就拿出来穿一穿,通常他还会戴上一枚毛主席纪念章留影。

“那时候整个八一镇只有一个十字路口,房子都是铁屋顶、木框架,冬天冷,夏天热,但作为一个功能相对齐全的城镇,生活在这里,还是比以前方便多了。”江白回忆道。

1972年,又发生了一件令江白兴奋不已的事情——雅江大桥修通了。江白的家住在雅鲁藏布江另一边,以前每次回家都要搭乘牛皮船,不但不安全,而且通常要等两三天。船不来,就只能睡在岸边,眼睁睁看着家在对岸就是回不去。大桥修通了,江白回家的路变短了。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