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拉姆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曾上过一天学。而扎西拉姆只上到小学3年级,认识了藏文30个字母和汉语拼音。如今,她的两个女儿卓玛和次拉姆用“步步高”拼读生词,中、英、藏三种语言“全拿”。对着大昭寺的金顶,她们立下志愿,以后当演员、做老师、开餐厅……
“天外来客”落户拉萨
“咱们合作吧。”8岁的次拉姆仰着头对着13岁的姐姐卓玛说。在小昭寺路口一家西餐厅,姐姐刚刚发下宏愿,长大后如果当不成演员,开一家这样的餐厅也不错。
这是她们第一次接触西餐,虽然使用刀叉还有些笨拙,但是这家藏族人还是很喜欢奶酪的味道,酷似她们每天必吃的酥油。
在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拉萨,扎西拉姆一家跟普通的藏族家庭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居住在距离八廓街不远处一幢4层楼的藏族社区里。每个周末,喜欢藏文的次拉姆写完作业便会在周围疯跑,用妈妈的话说,“一身新衣服转眼就要丢进洗衣机”。而姐姐,则喜欢眯着像“度母”一样的眼睛跟同学一起缩在床上看韩剧。
扎西拉姆的祖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曾上过一天学。他们每天出坡下地,一年收获几千斤青稞,维持生存之外,再拿去换些钱物。彼时,亲戚朋友70多头牦牛、200多头羊交由她一人看管,其劳动强度完全超出了一个少女的负荷。
40岁的扎西拉姆还记得她独自一人闯荡拉萨的艰辛。
20年前,小扎西拉姆鬼使神差地认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跟着10多个转经的藏族乡亲,徒步四五天,一路念着六字大明咒,从她的牧区家乡一步一步走到了林芝的八一镇。在那里,一位退休老人收养了她,老人要去拉萨,也带着这位“天外来客”。现在,八一镇距离拉萨8小时车程,那时却要花费一天一夜。在老人家住了一年多,扎西拉姆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茶馆随侍,每月有90元人民币的收入。
和同班同学们相比,13岁的措吉卓玛年龄偏大,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从小牧童变成拉萨人,扎西拉姆的心里无异于发生了一场地震。27岁的扎西拉姆生了卓玛。卓玛8个月时,因为家境贫寒,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寄养。没有机会接受系统教育的扎西拉姆,特别在乎女儿的学业。而扎西拉姆的丈夫次仁多杰更是一天学也不曾上过。除了祈祷,这位藏族女子似乎别无所能。那时的拉萨只有几条小街,街上还有牛粪和马粪,转经的人群中经常有扎西拉姆的身影。
2008年,西藏在全国率先实行义务教育免费,这个政策成了落在扎西拉姆家的“大馅饼”,把卓玛接回拉萨上学成了全家的一个节日。虽然晚读了几年小学,个子高出同班同学一大截,但是,小卓玛还是“没错过这趟车”。
目前,姐妹二人就读于拉萨城关区吉崩岗小学,扎西拉姆每天早上送她们穿过马路。这条横贯小昭寺路口的北京中路是拉萨著名的旅游街道之一,学校恰好坐落在马路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