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西藏:传承与变化的60年
2011-05-16 10:19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的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社会经济与祖国一同进入高速发展期。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从无到有,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道到青藏铁路,再到正开工建设的青藏铁路延长线(拉萨-日喀则);从没有机场到拉萨贡嘎机场,再到近年林芝米林、阿里昆莎和日喀则机场建成通航;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胜利贯通,结束了墨脱县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的历史;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结束了西藏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

“十一五”时期,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达500多亿元。2010年,西藏接待游客6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9.3亿元。

自2006年起,西藏开始实施安居工程。截至2010年底,安居工程覆盖全区27万多户、140万农牧民,完成投资170亿元。全区73个县(市、区)已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涉及农业人口221万。

2010年,西藏对农牧民子女实行义务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用品)的经费提高到平均每生每学年1800元。2011年,西藏将进一步对农牧民子女的学前和高中教育实行“三包”政策,人均经费提高到2000元。

201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纪念日。本刊记者走进西藏,走访了几个普通的家庭,倾听他们诉说这60年来,西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邀请了一些西藏建设和发展的亲历者或见证人,讲述他们与西藏的故事。

值得欣喜的是,在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藏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没有丢失,而且得到了更好地传承,这是一种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保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周炜认为,保护藏文化只有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结合、让老百姓参与其中的“活保护”才更有生命力。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