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各地
野调无腔偏入妙 日新月异蔡家洼
2011-03-31 15:43 作者:陈思佳 刘澄子

“集中建设住宅楼”新农村建设第一步

“想不到,真想不到!到了这把年纪还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我和老伴心里比这楼房还敞亮呢。”说起搬进新居的感受,年近古稀的齐老汉嗓门洪亮,透着喜悦。他回忆说,搬上新楼前的老房子就在村西头,是1969年盖的3间石头房,才40多平方米,自家院里打井取水,既不卫生,遇到干旱年份井水干枯,连吃水都困难。一家7口人挤在一起住,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村民住宅新区

“蔡家洼人世世代代都住在自建的平房里,由于历史原因,农民宅基地建房存在着混乱、无序、浪费等弊端,与日益发展壮大的村集体经济和百姓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不相符。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改善居住生活条件成了村民的共同呼声。”王大林说。2005年4月,蔡家洼被定为北京市十三家旧村改造试点村之一,村里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村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集中建设住宅楼”作为新农村建设迈出的第一步。

花园式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家家别致清新,居住舒适。小区物业、副食用品商店、社区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储蓄所等设施一应俱全,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统一安排。每套房屋还都免费得到村里提供的内装修,村民只要搬进家具就可以直接入住。对于祖祖辈辈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蔡家洼人来说,这样的理想生活曾经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一个梦,如今却实实在在地实现了。

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现代农业园

农村土地统一由村集体经营管理,避免了一家一户生产的盲目性,有利于发挥土地的规模化效益,也便于招商引资。蔡家洼村组建了北京巨龙庄园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投资规划建设“聚陇山”生态农业园区。600多名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园区职工,每人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收入。

 
观光与生产同时进行的生态大棚

驱车行驶在平坦的盘山公路上,公路两侧每200米就是一个果树品种,构成了全村的“百果长廊”。从每年的6月开始,各种果树就会陆续挂果,樱桃、杏、桃、苹果等果香弥漫在整个村庄。在半山腰的樱桃园里几个村民正在劳作。几万株樱桃树一望无际,直通到山底下。蔡家洼村的朱向东介绍,村民是来樱桃园上班的,村里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搞精品林果业,要建成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国内最大的樱桃采摘园。

朱向东指着脚下的山路告诉说,围绕整个樱桃园的环形路基本已经修完。樱桃的种植数量最终要达到15万棵,二十几个优质品种,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采摘,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樱桃采摘园,辅以栽植加州大李子、冬枣、苹果、梨、桃等优良品种果树。果树下的空间,也被利用起来,种植中草药,发展药膳药浴产业。规划建设800亩的智能化温室大棚,栽植香蕉、木瓜、芒果等十几种热带果树,建成热带果树观赏基地,让游客在北方就能看到热带果树开花结果的场景。在农业园区内,建设了观光旅游设施和用房、采摘接待大厅、10处服务区、展览区、配套餐饮住宿设施以及药园设施、民俗艺术馆。传统的农业种植,成功转型为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餐饮住宿、农耕体验等多位一体的农业产业链。

“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经过两年建设,蔡家洼村5000亩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已经不再只是一个设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