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建设住宅楼”新农村建设第一步
“想不到,真想不到!到了这把年纪还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我和老伴心里比这楼房还敞亮呢。”说起搬进新居的感受,年近古稀的齐老汉嗓门洪亮,透着喜悦。他回忆说,搬上新楼前的老房子就在村西头,是1969年盖的3间石头房,才40多平方米,自家院里打井取水,既不卫生,遇到干旱年份井水干枯,连吃水都困难。一家7口人挤在一起住,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村民住宅新区
“蔡家洼人世世代代都住在自建的平房里,由于历史原因,农民宅基地建房存在着混乱、无序、浪费等弊端,与日益发展壮大的村集体经济和百姓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不相符。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改善居住生活条件成了村民的共同呼声。”王大林说。2005年4月,蔡家洼被定为北京市十三家旧村改造试点村之一,村里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村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集中建设住宅楼”作为新农村建设迈出的第一步。
花园式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家家别致清新,居住舒适。小区物业、副食用品商店、社区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储蓄所等设施一应俱全,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统一安排。每套房屋还都免费得到村里提供的内装修,村民只要搬进家具就可以直接入住。对于祖祖辈辈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蔡家洼人来说,这样的理想生活曾经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一个梦,如今却实实在在地实现了。
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现代农业园
农村土地统一由村集体经营管理,避免了一家一户生产的盲目性,有利于发挥土地的规模化效益,也便于招商引资。蔡家洼村组建了北京巨龙庄园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投资规划建设“聚陇山”生态农业园区。600多名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园区职工,每人每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收入。
观光与生产同时进行的生态大棚
驱车行驶在平坦的盘山公路上,公路两侧每200米就是一个果树品种,构成了全村的“百果长廊”。从每年的6月开始,各种果树就会陆续挂果,樱桃、杏、桃、苹果等果香弥漫在整个村庄。在半山腰的樱桃园里几个村民正在劳作。几万株樱桃树一望无际,直通到山底下。蔡家洼村的朱向东介绍,村民是来樱桃园上班的,村里把这些土地集中起来搞精品林果业,要建成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国内最大的樱桃采摘园。
朱向东指着脚下的山路告诉说,围绕整个樱桃园的环形路基本已经修完。樱桃的种植数量最终要达到15万棵,二十几个优质品种,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采摘,全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樱桃采摘园,辅以栽植加州大李子、冬枣、苹果、梨、桃等优良品种果树。果树下的空间,也被利用起来,种植中草药,发展药膳药浴产业。规划建设800亩的智能化温室大棚,栽植香蕉、木瓜、芒果等十几种热带果树,建成热带果树观赏基地,让游客在北方就能看到热带果树开花结果的场景。在农业园区内,建设了观光旅游设施和用房、采摘接待大厅、10处服务区、展览区、配套餐饮住宿设施以及药园设施、民俗艺术馆。传统的农业种植,成功转型为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餐饮住宿、农耕体验等多位一体的农业产业链。
“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经过两年建设,蔡家洼村5000亩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已经不再只是一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