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经济
ECFA效应:台湾茶大陆“开泡”
2011-03-31 15:04 作者:本刊记者 张 洪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台湾农产品几乎可以零关税自由进入大陆市场。台湾茶进入大陆的渠道更加畅通。

“这里的市场很大”

八年前,在鼎好大厦经营电子产品的陈冬燕第一次在北京大学南门的一家茶社喝到台湾的冻顶乌龙茶,一下栽进去,成了“发烧友”。等到把家里的一套骨瓷茶具置办妥当,已经是两年之后。

2010年圣诞节前,在北京新中关地下一条街举行的台湾商品展卖会上,陈冬燕花费230元买了二两高山冻顶乌龙茶。圣诞夜,她本想送给父母一台按摩椅,但是,她还是临时改变主意想让他们品品彼岸的茶香。

“茶馆里台湾冻顶乌龙200多元一壶,这样买来自己冲,合算多了。”她说。虽然总觉得自己冲茶的滋味逊茶馆一筹,但陈冬燕还是喜欢在一天劳累之后,坐下来冲上几泡,洗洗尘劳。经过多年的“锤炼”,她最喜欢的“肉桂”已经成了固定口味。而“金萱”,不用说,要看时机。有朋自台湾来,这样的口福自然少不了。

 
冲泡台湾茶

像陈冬燕这样喜欢台湾乌龙茶的大陆人并不算少。台湾茶好喝,不仅仅因为耐泡,还与其品质有关。在大陆销售的台湾茶包括台中的梨山茶、大禹岭茶、南投的冻顶乌龙、日月潭红茶、嘉义阿里山茶等。然而,“并非每个大陆人都习惯喝台湾茶,且台湾茶价格不菲,而茶叶又属于可代替品,消费者还有更多选择。”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赵觉荣说。

20年前,大陆人眼里的台湾茶近乎“天价”,而现在,茶的价格变化不大,喜欢上它的人却越来越多。听说是台湾茶,大陆人都会流露出一种对品质的信赖感。

然而,台湾乌龙茶并非以高产量著称,一年的产量才20000多吨。内销足矣,为什么还要拓销大陆?台湾茶商陈长成的回答是:“这里的市场很大。”

2009年,大陆市场占去了台湾茶叶销售的1/3。面对大陆广阔的茶叶需求,台湾茶可谓杯水车薪:一季茶的产量让大陆人来消费,三日就能消费殆尽。用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的话来说:“大陆每人一年喝一杯三克的台湾乌龙茶,就要4000吨,每人一年喝五杯,就把台湾乌龙茶喝光光了!”

台湾人喝茶,基本上固定向一位茶农或茶商买茶,不轻易换茶。“如果从茶农处收购一些固定品质、数量的茶叶来试探大陆市场,久之,会得到一定的客户,对于生意人来说,正是双赢的事。”在台湾经营茶业,陈长成熟知这套台湾模式,他说,这种模式搬到大陆完全可行。

台茶“陆销”有望提高三成

“与大陆相比,台湾的茶叶品种太少了。台湾人不喝铁观音,只喝高山茶。大陆茶文化也更丰富,像铁观音就有浓香、清香、韵香等品种,更不用说还有大红袍、红茶等大的品类了。”厦门鑫天水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叶泓廷说。

早期,台湾种植绿茶和红茶,主要以外销为主,全世界50个国家进口台湾种的茶叶,其中日本是最大进口国,约占70%,美国进口20%,10%为中东和欧洲国家。1973年,台湾茶叶年产量高达2.8万吨,外销2.3万吨,是台湾有史以来最高的产销纪录。上世纪末,台茶因其独特的口感与文化风行大陆一时,但最终因为关税过高、价格高涨以及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等原因,导致台茶在大陆一度生意低落。ECFA的签署,使得台茶有了在大陆拓展的机遇。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