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传奇的一生是催生出如此之多“伪作”的一个原因。仓央嘉措15岁那年才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十几年的尘世生活孕育了仓央嘉措诗性的灵感,也为后人大胆猜测提供了资本。
仓央嘉措圣歌集
有人并不否认这点,王臣《世间最美的情郎》序言中说:“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仓央嘉措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丽灿烂一生。如此,佛家人心念的、膜拜的,是一个他。人们讲述的、传承的、恋慕的,以及此刻我执念要写的,是另一个他。”
连仓央嘉措的死亡年月都是众口不一。有说,康熙帝要将仓央嘉措押解北京予以废黜。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仓央嘉措去世,时年24岁;还有人说,仓央嘉措舍弃名位,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64岁。
有关他的史料少之又少,王臣也承认:“既然那个真的他不可知,不如将他的佛的本源放在心上,然后再放开我局促庸常的心,来做一回干干脆脆自顾自的嗜爱人。读他的诗,只写属于你我关于他的事。”
以仓央嘉措为题材的作品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他们摆放在书店畅销书架上。“这些对我的触动非常大。”龙冬说,“仓央嘉措和他的作品,毕竟是西藏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毕竟是西藏文学史上的极其优秀的重要部分。”
不应用世俗的态度解读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语等文字译本。他的诗歌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
“对仓央嘉措的误读,意外地造就了一代情圣,夸大了他的情感历程,却忽略了历史的真相,尤其在汉文研究圈子里,已经以讹传讹几十年,几乎成为定论。”著名藏学家、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院长才让太说。
在龙冬看来,习惯把男女恋情关系放在首位来认识和判断人,这是一个浅俗的层面。“已知的仓央嘉措,似乎是一个从历史背景和他的生活信仰中剥离来的仓央嘉措,已经完完全全成一个‘情圣’了。这是对他的误读。”
藏传佛教高僧对仓央嘉措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承认并奉为六世,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龙冬汉译版《仓央嘉措圣歌集》于2011年3月14日出版,其中两句翻译为“玛吉阿妈的面影,意想着聚到心上。”前辈庄晶从俗世角度译为“娇娘”,龙冬认为实际含义很深奥,在佛教上同“未生怨”似可联系。在这里应该暗指希望藏汗改邪归正,对藏文化宗教给予尊重。
他说:“对仓央嘉措的诗歌,还是缺乏准确细腻的读译。关键,千万不要把他的诗歌同他生命里的肉体情感生活密切联系,否则,我们必将忽略掉一位满怀信仰,甚至为信仰可以丢弃权位的‘神’的精神。这精神饱满,坚定,执着,自信,纯净。他从精神过度到肉体,又从肉体回归到精神,他的精神有所依附,升华了。读他的诗歌,译他的诗歌,可不能忘记他真实的身心,还是一个和尚。”
龙冬:原名熊耀冬。生于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著有小说集《江南江北》(合著)、《戏剧零碎》,长篇散文集《一九九九:藏行笔记》、《龙冬藏行笔记》、《河源散记》,长篇小说《娇娘》,译著《仓央嘉措圣歌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