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文化
龙冬:仓央嘉措的诗歌并非情诗
2011-03-31 14:39 作者:本刊记者 周 畅

仓央嘉措传奇的一生是催生出如此之多“伪作”的一个原因。仓央嘉措15岁那年才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十几年的尘世生活孕育了仓央嘉措诗性的灵感,也为后人大胆猜测提供了资本。

 

仓央嘉措圣歌集 有人并不否认这点,王臣《世间最美的情郎》序言中说:“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仓央嘉措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丽灿烂一生。如此,佛家人心念的、膜拜的,是一个他。人们讲述的、传承的、恋慕的,以及此刻我执念要写的,是另一个他。”

连仓央嘉措的死亡年月都是众口不一。有说,康熙帝要将仓央嘉措押解北京予以废黜。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仓央嘉措去世,时年24岁;还有人说,仓央嘉措舍弃名位,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64岁。

有关他的史料少之又少,王臣也承认:“既然那个真的他不可知,不如将他的佛的本源放在心上,然后再放开我局促庸常的心,来做一回干干脆脆自顾自的嗜爱人。读他的诗,只写属于你我关于他的事。”

以仓央嘉措为题材的作品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他们摆放在书店畅销书架上。“这些对我的触动非常大。”龙冬说,“仓央嘉措和他的作品,毕竟是西藏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毕竟是西藏文学史上的极其优秀的重要部分。”

不应用世俗的态度解读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语等文字译本。他的诗歌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

“对仓央嘉措的误读,意外地造就了一代情圣,夸大了他的情感历程,却忽略了历史的真相,尤其在汉文研究圈子里,已经以讹传讹几十年,几乎成为定论。”著名藏学家、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院长才让太说。

在龙冬看来,习惯把男女恋情关系放在首位来认识和判断人,这是一个浅俗的层面。“已知的仓央嘉措,似乎是一个从历史背景和他的生活信仰中剥离来的仓央嘉措,已经完完全全成一个‘情圣’了。这是对他的误读。”

藏传佛教高僧对仓央嘉措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承认并奉为六世,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龙冬汉译版《仓央嘉措圣歌集》于2011年3月14日出版,其中两句翻译为“玛吉阿妈的面影,意想着聚到心上。”前辈庄晶从俗世角度译为“娇娘”,龙冬认为实际含义很深奥,在佛教上同“未生怨”似可联系。在这里应该暗指希望藏汗改邪归正,对藏文化宗教给予尊重。

他说:“对仓央嘉措的诗歌,还是缺乏准确细腻的读译。关键,千万不要把他的诗歌同他生命里的肉体情感生活密切联系,否则,我们必将忽略掉一位满怀信仰,甚至为信仰可以丢弃权位的‘神’的精神。这精神饱满,坚定,执着,自信,纯净。他从精神过度到肉体,又从肉体回归到精神,他的精神有所依附,升华了。读他的诗歌,译他的诗歌,可不能忘记他真实的身心,还是一个和尚。”

龙冬:原名熊耀冬。生于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著有小说集《江南江北》(合著)、《戏剧零碎》,长篇散文集《一九九九:藏行笔记》、《龙冬藏行笔记》、《河源散记》,长篇小说《娇娘》,译著《仓央嘉措圣歌集》等。



   上一页   1   2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