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English | عربي | Español | Français | Deutsch
专题
新一轮粤港合作:以世界眼光思考未来 ——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2011-03-31 11:17 作者:文/黄颖川

粤港合作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前店后厂”制造业合作转变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全面合作;从过去单纯的经济合作转变为经济与社会全方位合作;从过去民间自发的合作与联系,转变为政府指导、民间推动的高层次合作。

 
深圳皇港口岸

“对于未来的粤港合作,粤港两地需进一步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启两地产业共同转型升级的新里程,才能使两地获得共赢。”著名粤港澳合作研究专家、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他说,粤港合作当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粤港两地“前店后厂”的模式经过20多年发展,已令广东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但两地合作当前仍停留在简单的资源互补型合作层次。在工业合作上,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领域;在第三产业上,港商投资也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批发零售和贸易、餐饮和房地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因此两地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即转型升级。

旧模式面临挑战

《今日中国》:回首粤港合作,“前店后厂”模式功不可没,广东因成功引资而搞活经济,港商因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获得实惠。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在完成历史使命后,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丁力:广东是依赖外源型经济起家的,因此,对众多“前店后厂”的加工企业来说,当务之急不是转移,而是转型升级。应当看到,由于“前店后厂”的分工,留在广东的部分并不是完整的企业,企业的决策中心仍然在香港,由于制度的差异,决策中心目前还很难转移到内地。要实现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必须通过外源型工厂内源化,让这些工厂落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第二步才是企业升级,从现在的生产型企业到市场型企业,从市场型企业再发展成为创新型企业。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工厂是无法实现我们所说的经济转型使命的。

 
深圳香港城

近年来,珠三角制造业一直依赖的比较优势,即低成本、低价格优势正在消散,再加上资源短缺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来得比预期要快,这使得“前店后厂”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在原有“前店后厂”基础上的分工,客观上会阻碍而不是促进粤港两地的合作创新。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从比较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变,其难度不亚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全球看,在赶超型国家中,只有日本完成了经济与社会转型跨入发达国家行列。但是,日本实现上述跨越花了30年时间。



1   2   下一页  

 
台港澳侨
· 多因素致中国留学生陷中国人圈子 阻碍融入脚步
· 马来西亚人均寿命延长 华裔女性达79.8岁最长寿
· 恐子孙争产引非议 台湾民间渐刮“裸捐”风
· 两岸企业领袖峰会结硕果 签亿元茶叶订单
健康
· “红宝”枸杞
· 牛奶到底还敢不敢喝
· 靠自己挣时间
· 寻找大脑“通关令”
· 乔布斯离世的健康启示
· 秋冬进补,对“血燕”和鱼翅说不
· 勾兑虽无害,骨汤不补钙
外交部 国侨办国台办中国侨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全国台联中国台湾网中国网中新网人民网
国际在线 CCTV海峡两岸环球时报福建东南新闻网凤凰网侨报欧洲时报澳门时报
今日中国简介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律师 在线订阅
版权所有 今日中国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