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是香港的使命
今日中国:您曾经谈到希望能够将西九文化区打造成为一个国际级的文化枢纽。您为什么如此看重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唐英年:西九文化区是香港特区政府为支持香港文化艺术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要策略性投资。它位于香港西九龙填海区南端,占地40公顷,其中23公顷将辟作休憩空间,供公众享用。西九文化区将分阶段提供15个不同种类和规模的表演艺术场地,包括大型表演场地、音乐厅、室乐演奏厅、戏曲中心、大剧院、中型剧院和黑盒剧场。此外,西九文化区还将兴建一所具备博物馆功能并聚焦20至21世纪视觉文化的文化设施,以及专注于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展览中心。该区各项文化艺术设施将由2015年起分阶段落成启用。
2010年1月恒生银行佛山支行开幕
西九文化区对香港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香港要建成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大都会,在经济基础、制度建设、多元化、国际化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相对于纽约、伦敦等真正的国际大都会,香港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西九文化区的意义,并不限于建一批文化艺术场馆,而是通过这样一个文化区的建设为香港引进更多的人才、理念、创意,使这个城市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
这里面还有两个比较实在的考虑,一是丰富香港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整体的生活素质;二是借此推动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我比较看好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景。几十年的积聚,香港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意的文化艺术人才,特别是在将文化艺术市场化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而香港最独到的地方就是中西荟萃,并因此迸发出新的意念和文化产品。
我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世界经济固然有很大的贡献,但把眼光放远一点,更大的贡献将在于文化方面,把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遗产发掘出来,与世界分享。
虽然很多人认为香港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但只要深入一点去了解,就能够感受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风俗在这里留下很深的烙印,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香港的作用不应该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应该有“作为向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窗口”这么一种使命感,发挥融汇东西方文化的一种催化作用。
这就是我对西九文化区最大的期望所在。
让市民享受优质生活
今日中国:作为一位普通的香港市民,粤港合作对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您对粤港合作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期待?请您描绘一幅粤港融合的图景。
唐英年:不管是作为政务司司长还是一个普通的香港市民,我希望看到的是这个地区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经济上有活力、可持续;同时,经济发展的成果能惠及普通市民,让市民享受到优质生活。
我讲的融合,其实就是要减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障碍,让各种要素比较自由地流动,让普通市民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有更多的选择。比方说,经济往来更频繁,交通更便利,一个香港市民可以选择在香港居住、在珠三角上班,也可以选择在内地居住、到香港上班,各适其适。又或者是在周未很轻松地自驾游,早上出发到珠三角游玩,晚上回家。同样,住在广东的市民可以乘高铁到西九文化区看看展览表演,当天往返。这些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