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外滩就是上海最早的总部基地,那么它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绿化,而东方环球企业中心在设计中注意到再现17世纪园林美学,主体广场恢宏大气,灌木林错落有致,浓阴繁茂的乔木把洋房式建筑掩映得神秘巍峨,完美地再现了19世纪欧洲商务街道氛围,使企业总部气派荣耀感一览无余。
更令人惊叹的是,就是这片栋栋堪称经典的欧陆建筑群,并非出自专攻欧陆建筑风格的设计大师,而是东方环球企业中心董事长赵根龙,一位从事建筑行业20余年,却仅拥有初中学历的企业家和规划师。
如今,在赵根龙董事长“服务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下,东方环球企业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集研发设计、传媒创意、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集聚区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截至2010年5月,注册到园区的企业共140多家,注册资金人民币20.5亿、美元15017万、港币500万,累计上缴税收总额8.1亿元。东方环球企业中心入驻一栋楼的企业现在所创造的年利税,竟相当于过去整个电镀厂所创造的年利税,其价值足足增加了60余倍。凭着这样的优势,2010年,东方环球企业中心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园区,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独具特色的总部型经济集聚区。
这,就是总部型经济的魅力!
人才产业,为闸北注入新动力
“就在那边的某个地方,有一位尚未出生并且无人知晓的竞争对手,他将使你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手段陈旧过时。”这是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对当前的人才市场竞争局面所作的预言。
此话并非危言耸听。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经将投资的眼光转向了国际互联网上十分赚钱的人才服务产业。
当这场着眼于未来的人才产业战略调整正在全球悄然展开,嗅觉灵敏的闸北人预见到,人才服务产业升级换代的时候已经来到。
也许许多人还在为各条战线的人才不足感到担忧时,一座现代化、大规模、多功能的上海人才大厦已悄然在闸北区梅园路77号拔地而起。2010年11月,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第一个国家级集聚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在闸北揭牌运营,人们惊讶地发现:“闸北人又抢到了一个先机!”
中国上海人才大厦
谈及闸北区的人才服务产业,区长周平郑重地告诉笔者,瞄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并非闸北一时“头脑发热”。闸北要走创新驱动的科学发展之路,需要人才,更需要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产业,为突破闸北发展瓶颈开辟新路径。
所以早在2008年下半年,闸北就从“四个中心”建设与人才保障的关系入手,启动了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调研。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面临风险,尤其是“人力资源”这个名词对很多人来说,还只是一个直译过来的“舶来词”。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在产业发展上形成共识,闸北区投资促进中心组织多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知识的培训活动,不仅提供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研发、认证、销售、培训及技术服务的实施,开展人事外包领域内的人才派遣和人事代理服务,还开展政府委托培训、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大学生就业培训和企事业单位培训。
如今,闸北区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上海人才大厦、新理想国际大厦为载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聚地,以上海人才培训广场、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载体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集聚地,以上海人才大厦延伸楼宇为载体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以周边楼宇为载体的后台服务和呼叫中心基地。建成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宝矿国际广场、现代交通商务大厦等20余栋商务楼宇,入驻园区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已达到47家。
按照规划,未来园区项目将以上海人才大厦为核心,在苏河湾区域的恒通路,东起共和新路、西止长安路,打造一条全长700米的“上海人才一条街”,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市场化人才服务机构入驻。到2015年左右,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服务枢纽平台,打造人才服务机构集聚的航空母舰和全国人才服务产业中心,成为上海、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之一。
|